规划调整背景
为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构建高品质宜居空间与公服配套支撑片区高质量发展,按照相关要求,结合片区发展实际,拟对新都区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 1.1 版)进行局部调整。
规划拟局部调整内容
拟局部调整范围位于新都区中央商务区,其中调整地块由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A#、B#、C#,公园绿地 D#、E# 和 1 处水域组成,公告范围总用地面积约 108.6 亩。本次规划相对原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拟调整主要内容如下:
1、用地调整:将原规划 A#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 1#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将原规划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 2#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和 4# 公园绿地;将原规划 C#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 3# 商业服务业用地(东南侧设置 1 处 1500 平方米开敞空间)和 5# 公园绿地。
2、公服与市政设施调整:取消地块 B#、C# 间预留地下通道,地块 6#、7# 内各新增地下通道 1 处,使调整后地块 3#、6#、7# 通过地下通道与成都医学院地铁站相连通。
3、形态控制及强度调整:1#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容积率确定为不大于 2.0;2# 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容积率确定为不大于 2.5;3# 商业服务业用地容积率确定为不大于 4.0,设置制高点 1 处,塔楼建筑高度宜大于等于 120 米。
【郑重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及基于现有信息的合理推演,旨在提供多元视角供读者参考。文中任何预测性、前瞻性陈述均不构成专业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平台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亦不承担因使用该信息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请以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机构或相关主体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若内容与官方披露存在差异,应以官方最新文件为执行依据。
新都中央商务区规划调整,未来将迎来这些变化!
新都中心城区正通过一场细致的规划调整,为未来城市发展描绘新蓝图,108.6亩土地的用地性质与空间结构将迎来深刻变革。
新都区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1.1版)局部调整方案已于2025年9月16日正式公告,此次调整旨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构建高品质宜居空间与公服配套,支撑片区高质量发展。
本次规划调整范围位于新都区中央商务区,总用地面积约108.6亩。调整地块由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A#、B#、C#、公园绿地D#、E#和1处水域组成。
01 规划调整背景
为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构建高品质宜居空间与公服配套支撑片区高质量发展,按照相关要求,结合片区发展实际,新都区拟对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1.1版)进行局部调整。
城中村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通过因村施策、多措并举打造“城中景”,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此次调整顺应了城市发展规律,通过用地性质的优化,更好地平衡商业、居住和公共空间关系,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02 三大调整内容
用地性质调整是本次规划调整的核心。原规划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1#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原规划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2#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和4#公园绿地。
原规划C#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3#商业服务业用地(东南侧设置1处1500平方米开敞空间)和5#公园绿地。这一调整显著增加了住宅和绿色空间比例。
公服与市政设施调整方面,取消了地块B#、C#间预留地下通道,在地块6#、7#内各新增地下通道1处,使调整后地块3#、6#、7#通过地下通道与成都医学院地铁站相连通。
这一调整改善了TOD(公共交通导向发展)连接性,提升了轨道交通可达性,有利于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
形态控制及强度调整确定了各地块容积率:1#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容积率不大于2.0;2#二类城镇住宅用地容积率不大于2.5;3#商业服务业用地容积率不大于4.0,并设置制高点1处,塔楼建筑高度宜大于等于120米。
03 未来发展展望
本次规划调整将显著增强新都中央商务区的居住功能,通过增加住宅用地和控制容积率,有望打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吸引更多人口入驻。
同时,商业服务业用地保留并设置标志性建筑,将维持区域的商业活力和发展动能。120米高的塔楼制高点将成为区域新地标,塑造独特城市天际线。
交通连接性提升是另一大亮点。新增地下通道与成都医学院地铁站相连通,强化了TOD开发模式,有利于构建步行友好、低碳出行的城市环境。
这与成都市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方向高度契合,未来该区域可通过地铁3号线、27号线与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连接。
生态环境品质将得到提升。规划增加了公园绿地面积,并在商业用地东南侧设置1500平方米开敞空间,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场所和公共活动空间。
这种“公园里的社区”理念正在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正如广州城中村改造中提出的“建设生态宜居‘好房子’安置样板区”一样。
04 协同发展效应
新都中央商务区的规划调整与桂锦新城开发形成协同效应。桂锦新城作为新都区重点发展区域,正从“产业城市”向“城市产业”质变,未来将形成人口超10万、产值超100亿元的现代化新城规模。
两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将有力推动新都区作为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的整体提升,形成功能互补、产业协同的发展格局,共同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空间重构,更是资源循环的实践。如广州在改造过程中通过就地绿色处理方式,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都也可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都中央商务区规划调整后,TOD模式带来的连通性提升将显著增强区域活力。
毗河、锦水河生态带资源与新增公园绿地相结合,将构建出更宜人的生态环境。
随着成都医学院地铁站地下通道的连通,该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将大幅提升,成为新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