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网络疯传长白天池出现巨型水怪视频,生物学博士陈博远带队深入调查。
“从技术角度看,造假的可能性不大。”陈博远分析着视频画面。
“那个黑影至少有十多米长!”团队成员张晓月惊呼。
当考察队冒死潜入天池水下100米深处时,
却意外发现了令所有人震惊的真相
这个传说了几十年的水怪,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
01
2024年7月15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视频拍摄地点是长白山天池,画面中可以清楚看到湖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影。 那个黑影在水中快速移动,掀起层层波浪,看起来有十多米长。
“这是什么东西?”视频下方的评论区炸开了锅。
“肯定是水怪!长白山天池真的有龙!”
“假的吧,现在视频造假技术这么发达。”
“我去过天池,那里的水深不见底,什么都有可能。”
陈博远坐在电脑前,一遍遍地分析着这段视频。作为东北大学生物学院的副教授,他对这种所谓的“未知生物”事件向来保持理性态度。
“博远,你觉得这个视频怎么样?”实验室里,研究生张晓月凑过来问道。
“从技术角度看,造假的可能性不大。”陈博远放大视频的某个片段,“你看这里的水波纹理,还有光影效果,都很自然。”
“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也许真的有什么东西在水里。”陈博远关掉视频,“但肯定不是什么神话传说中的龙或者怪物。”
张晓月是陈博远的得意学生,今年24岁,除了生物学专业功底扎实,还是个优秀的摄影师。她的毕业论文正好是关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
“老师,我们去看看吧。”张晓月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就当做野外实习了。”
陈博远考虑了一下:“可以,不过要做好充分准备。 天池的环境比较特殊,海拔高,气候变化大。 ”
“没问题!”张晓月立刻开始收拾设备,“我联系一下王老师,他对地质比较了解。”
王海涛是地质学院的讲师,35岁,经常参与野外勘探项目。听说要去天池调查,他也很感兴趣。
“天池确实是个神秘的地方。”王海涛说道,“火山湖,水深373米,而且水温常年很低。如果真有大型生物,生存条件还是具备的。”
三天后,一个四人小队踏上了前往长白山的路程。除了陈博远、张晓月和王海涛,他们还请了一个当地向导刘小军。
刘小军今年45岁,是土生土长的长白山人,对这一带的地形和传说都很熟悉。
“我爷爷就见过那个东西。”在去天池的路上,刘小军对他们说,“那是1967年的事,我爷爷和几个朋友上山采药,在天池边看到水里有个巨大的黑影。”
“你爷爷怎么描述的?”陈博远问道。
“他说像一条巨蛇,但是头很大,有牛头那么大。游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见了。”
“还有其他人见过吗?”张晓月好奇地问。
“多了去了。 ”刘小军点点头,“1980年代有好几次目击记录,都被报纸报道过。 不过近些年少了,可能是游客多了,那东西不敢出来了。 ”
7月20日上午,团队到达了天池边。
站在海拔2194米的天池边,陈博远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湖水清澈碧蓝,四周被雪山环绕,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山顶。
“好美。”张晓月忍不住感叹,同时举起相机开始拍摄。
“确实壮观。”王海涛拿出地质勘探设备,“这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口湖,形成于公元946年的白头山大喷发。”
陈博远架起了生物监测设备,包括水下摄像头、声呐探测器和水质检测仪。
“水温4.7度,pH值6.8,溶氧量正常。“他读着仪器上的数据,”这种环境确实适合某些大型鱼类生存。“
”会是什么鱼呢?“张晓月问道。
”最有可能是冷水性鱼类,比如大型鲟鱼或者鲑鱼。“陈博远分析道,”不过要长到十几米,除非是非常特殊的环境。“
他们在天池边架设了营地,准备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
第一天晚上,什么都没有发生。 湖面平静如镜,只有偶尔的风声和远山的回音。
第二天上午,王海涛在使用声呐探测时发现了异常。
”这里有个很大的回声信号。 “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在水下大概100米深的地方,有个长条形的物体。 “
”多长?“陈博远赶紧凑过去看。
”大概15到20米,而且好像在移动。 “
陈博远立刻启动水下摄像头,但是在100米深度,水下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
”需要更专业的设备。“他皱着眉头说,”我们带的这些只能探测到50米深度。“
就在这时,刘小军突然指着湖面大喊:”快看!那里!“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湖面上确实有个黑色的影子在快速移动。那个影子很大,在水面下大概一两米的深度,游动速度很快。
”快拍!“陈博远对张晓月喊道。
张晓月立刻举起摄像机,但那个影子只出现了不到十秒钟就消失了。
”拍到了吗?“王海涛紧张地问。
”拍到了一点,但不太清楚。“张晓月查看着拍摄的画面,”确实有个很大的东西在水里移动。“
陈博远的心跳加速了。虽然作为科学家他一直保持理性,但刚才看到的景象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加强了监测力度。他们轮流值班,24小时观察湖面的动静。
陈博远联系了学校,申请了更先进的深水探测设备。两天后,一套专业的水下机器人运到了天池。
”这套设备可以下潜到300米深度,而且有高清摄像功能。“陈博远兴奋地组装着设备,”今天我们就能看清水下到底有什么。“
![]()
当天下午,水下机器人开始下潜。在100米深度时,摄像头传回了令人震惊的画面。
”天哪!“张晓月看着屏幕惊呼,”这是什么?“
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长度至少有15米,形状像个纺锤体,正在水中缓慢游动。
”看起来确实像某种大型鱼类。“王海涛分析道,”但是这个尺寸...“
”等等,你们看这里。“陈博远指着屏幕上的一个细节,”这个表面好像不是鱼鳞,而是...“
就在这时,那个巨大的物体突然转身,朝着摄像头的方向游来。
”它发现我们了!“刘小军紧张地说。
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越来越模糊,最后完全变成了黑色。
”信号中断了。“陈博远检查着设备,”应该是被撞击了。“
”那东西攻击了我们的设备?“张晓月有些害怕。
”看起来是这样。“陈博远脸色凝重,”这说明它有一定的智能,知道摄像头是外来物体。“
当晚,团队围坐在营火旁讨论白天的发现。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陈博远说道,”天池里确实可能存在大型鱼类。这里的环境相对封闭,如果有某种古老的鱼类在这里生存繁衍,确实可能进化出巨大的体型。“
”但是那个攻击行为...“王海涛有些担心,”一般的鱼类不会主动攻击探测设备。“
”也许是护幼行为。“陈博远推测,”如果现在是繁殖季节,雌鱼为了保护幼崽,确实可能表现出攻击性。“
刘小军在一旁听着,忽然说道:”我想起来了,我爷爷还说过一件事。“
”什么事?“
”他说1960年代的时候,山上来过一批神秘的人,在天池边搭建了一些设备,好像在做什么实验。后来那些人就消失了,但是从那以后,天池里就开始有奇怪的东西出现。“
这个信息让陈博远很感兴趣:”你爷爷还记得那些人的具体情况吗?“
”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说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好像是搞科研的。“
02
第二天,刘小军带着团队去拜访了村里最老的老人——86岁的赵大爷。
赵大爷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看起来精神还不错。
”你们是来问天池怪物的事吧。“老人主动开口,”这事儿我知道得比谁都清楚。“
”赵大爷,您能详细说说吗?“陈博远恭敬地问道。
”那还得从我年轻的时候说起。“赵大爷缓缓开口,”1962年,我25岁,在山上当护林员。有一天,我看到天池边来了一群人,穿着白大褂,带着很多奇怪的设备。“
”什么样的设备?“
”说不上来,反正我没见过。有些像是金属箱子,有些像是管子,还有很多电线。“赵大爷回忆着,”他们在天池边搭了几个帐篷,天天往水里放东西。“
”他们在水里放什么?“张晓月好奇地问。
”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时候是桶装的液体,有时候是一些活的动物。我偷偷看过,好像是一些鱼苗。“
陈博远和王海涛对视了一眼,这个信息很重要。
”他们做了多长时间?“
”大概一年多吧。“赵大爷说道,”1963年底,他们突然就撤走了。设备也都拆了,什么痕迹都没留下。“
”那天池里的怪物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就是从那以后。“老人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1964年春天,我第一次看到那个东西。当时我在天池边巡逻,突然看到湖面上有个巨大的黑影,比小船还大。“
”您看清楚是什么了吗?“
”看不清楚,水太深了。但是那东西游得很快,而且很聪明,一看到人就会潜到水底去。“
赵大爷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后来的几年里,陆续有人看到。1967年,刘小军的爷爷和几个人一起看到过。1978年,又有游客拍到过照片。“
”那些科研人员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陈博远问道。
”没有。“赵大爷摇摇头,”他们很神秘,从来不和当地人说话。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我记得他们带队的那个人,姓孙,大家都叫他孙博士。“
这个名字让陈博远心中一动。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如果能找到这个孙博士,也许能解开天池怪物的谜团。
回到营地后,陈博远开始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如果赵大爷说的是真的,“他对团队成员说道,”那么天池里的生物很可能是人工投放的结果。“
”你的意思是,那些科研人员在天池里做生物实验?“张晓月问道。
”很有可能。“陈博远点点头,”1960年代正是生物学研究的活跃期,很多科学家都在尝试各种实验。“
”但是要培育出这么大的生物,需要多长时间?“王海涛疑惑地问。
”这取决于投放的是什么。“陈博远分析道,”如果是某种快速生长的鱼类,在天池这种富含矿物质的环境中,60年的时间确实足够它们长成巨型个体。“
张晓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我们现在看到的,会不会不止一条?“
”这个问题很关键。“陈博远说道,”从生物学角度看,要维持一个物种的繁衍,至少需要一定数量的个体。如果天池里真的有这种生物,很可能不是孤例。“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声呐探测器又发出了警报。
”又有信号!“王海涛冲向设备,”这次有三个不同的回声源!“
屏幕上显示,在天池的不同区域,有三个大型物体在活动。
”看尺寸,都差不多大。“陈博远兴奋地说,”这证明了我们的推测!“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张晓月问道,”继续观察还是...“
”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陈博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明天我要亲自下水。“
”什么?“其他人都惊呆了。
”你疯了吗?“王海涛急忙阻止,”水温才4度,而且还有那些未知生物,太危险了!“
”我们有专业的潜水设备,而且只在浅水区活动。“陈博远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直接的观察数据。“
刘小军也劝道:”陈博士,这太冒险了。万一那些东西攻击你怎么办?“
”从目前的观察看,它们只是对机械设备有反应,对人类应该没有敌意。“陈博远分析道,”而且我们可以做好安全措施。“
经过一番讨论,团队最终同意了这个计划,但要求做好万全的安全准备。
第二天一早,陈博远穿上了专业的潜水装备。这套设备可以在4度的水温中维持体温,还配备了水下通讯系统和摄像设备。
![]()
”记住,只在20米深度以内活动。“王海涛再次叮嘱,”一发现异常立刻上浮。“
”明白。“陈博远检查着设备,”你们在岸上监控,随时保持通讯。“
张晓月举着摄像机准备记录整个过程:”老师,小心点。“
上午10点,陈博远开始下潜。
天池的水异常清澈,阳光可以透射到很深的地方。在15米深度时,陈博远看到了令他震惊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