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微尘》
作者:陈年喜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来团子以为是暂时性失聪,那问题不大,后面恢复就好。
在陈年喜的另一本书中看到,“虽然风钻已经令我耳朵大半失聪”,原来是永久性损伤。可能还有一小部分听力,但是也恢复不到正常状态了吧。
那场旷日持久的矿事
“这种斜井既危险,开采难度又大,出力不出活儿,谁见了都怵。人活着,就是一个拼字。”
感觉这里其实就已经埋下伏笔。
陈年喜说的很对,规模化的矿山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只有这种地方才能有活可干。
其实现在的人也一样,大公司不好进去,小公司不那么规范,但人有时候没有那么多选择,只能选择当前条件下能干的活先干着。
工头也才40多,头上已经白发点点,工作对人的摧残可真大。
这本书真的像小说一样,一波三折,几乎就没有顺顺利利采矿的时候,总得发生点意外。
先是村民们反对采矿,老头、老太们来闹,老板给他们一人买了一身新衣、一袋大米,暂时平静下来。
不久之后,又遇到新问题,电闸总是跳,机器用着用着就停止工作,太影响采矿进度。
电工解释是“矿上电器功率太大了,电线无力负荷,得架独立变压器。谁也不傻,都知道什么原因”。
电工就更有意思,私底下和工头说,每个月给他1500元,他调配下村里的电就行。
有点狮子大开口,电工一个月工资也才600元,这是他工资2倍多。
矿山还没有收入,一直在支出。于是先派人和电工谈判,但电工死活不同意降价。
电工实在有点无耻,他直接说,矿上耽误一天损失多大,可能就是吃准这个,所以开口就是1500元一月,并且是每个月都要给。
一年下来接近2万元,这是工资之外的额外收入。
谈判不成,另外一个人出马,钱还是要给的,只是从每月1500元降到1000元。
电工主动降价当然不是因为善心大发,后面简单提了下,“电工家有段时间,窗玻璃总是莫名其妙地被石块砸烂”。
好好讲道理,电工不听,被人“收拾”之后主动降价。
团子想起一句话,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手段。讲道理有用的前提是对方是一个愿意听道理的人。
“一班下来,耳朵几乎完全失聪。”
“矿灯光柱里的灰尘,像漂动的浮游生物,无处不在。”
尘肺病就是这么得的吧,长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对身体的损伤是极大的。
干爆破工,暂时性的耳朵失聪可能都是常态。
后来出了事故,另一个爆破工阿全“断了一截的钎杆从阿全的左肋骨进去”。
幸运的是阿全保住了命,不过再也不能干重活。
采矿工作继续,一天,从洞口出来后陈年喜看见老覃爱人在劈柴,但他耳朵里听不见一点声音。
作者是真的很会写,读第一遍时团子还没反应过来,第二遍才回过神。
劈柴的声音是比较响的,陈年喜的耳朵里却安静得很,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失聪,所以才听不见劈柴声。
“三天后,我到了商州人民医院。”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心情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
每出现一个新人物,都要咯噔一下,因为陈年喜笔下的故事太苦太苦。
其实他写的文字很平静,不掺杂个人情绪在其中,就是很平淡地在叙述这些人和事。
但读的人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平静文字下透露出的苦难,
但这也是真实人间的一部分,值得被我们看见,值得被记录。
周大明因炼金中毒去世;爆破手阿全侥幸保住一条命,再也不能干重活;矿工赵大头死了连具全尸都没留下;作者本人也因为爆破工作导致耳朵大半失聪……
团子越来越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每个人都像微小的尘埃,风一吹就散,但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
尘埃很轻,存在感很低,几乎不被人关注,但还好有作者把这些人和事写下来,留下一些曾经存在过的印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