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
作者丨何昕琳编审丨橘子
西贝与罗永浩因预制菜引发的争议,暂时“收兵”,但其引发的行业震荡却仍在持续。有意思的是,近段时间,一批预制菜相关上市企业的股价迎来短期上涨,资本市场看似释放出乐观信号,但这份热度背后,企业的经营压力仍在持续。
增收不增利
近日,有着“预制菜第一股”之称的味知香举行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直面净利润、毛利率下滑的现实。
味知香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微增4.7%至3.43亿元。但账面营收数据的增长,并不代表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同期,味知香归母净利润下滑24.46%至3195万元。这也是味知香连续两年出现净利润下滑、增收不增利的显著特征。
![]()
从盈利承压的核心原因来看,原材料成本高企是关键。财报显示,上半年,受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味知香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0.29%至2.71亿元,成本增幅远超营收增速。
从产品结构来看,味知香核心商品类型主要分为肉禽类、水产品两种,具体有牛肉、家禽、猪肉、羊肉、鱼、虾共6类产品。其中,作为味知香第一大细分品类,牛肉类产品上半年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8.8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40%,对应营业成本也高达1.19亿元。
面对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的提问,味知香财务总监、董秘谢林华在业绩说明会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拆解,其表示,因牛肉类产品占比高、单位货值大,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被放大。
针对价格上涨,味知香在零售端虽已针对性实施部分调价,但调价幅度尚未完全覆盖成本涨幅,而批发端受市场环境影响,无法实现有效的价格传导,渠道选品还从高货值产品向低货值产品转移,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毛利率承压明显。
为应对成本压力,谢林华也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了三大应对措施:一是建立快速价格传导机制,原材料涨价时,按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对应产品售价;二是强化供应链管控,成立专项小组推进产品筛选、新品开发与品类优化;三是严格供应商准入标准,引入多轮竞价机制,打破长期合作形成的价格惯性。
但除了成本难题,味知香的渠道端同样面临挑战。从销售模式看,目前味知香主要通过零售(主要以加盟店、经销店为主)、批发、商超三渠道进行产品销售。
作为曾依靠加盟模式实现高速扩张的企业,如今传统渠道已触达增长天花板。据味知香财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销商总数从年初的3077家缩减至2917家,累计减少160家,其中零售渠道减少81家、批发渠道减少85家。
![]()
为了弥补渠道缺口,味知香把渠道拓展的重心放到商超渠道。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该渠道新增6家商超客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5.55%至3775万元,成为短期渠道增长亮点。但同期,公司直销及电商渠道收入分别下滑 52%、42%,渠道结构“偏科”问题明显,整体抗风险能力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针对上述困境,味知香董事长、总经理夏靖表示,今年下半年,味知香将通过渠道调整破局:零售端推进“千城万店”计划,挖掘华东三四线及乡镇市场;批发端拓展团餐客户;商超端与头部连锁合作。
此外,在产品研发上,夏靖表示,公司顺应大众消费习惯变化,推出小炒类、煎炸类、蒸煮类、卤味类及现包、现拍产品,研发方向同步从冷冻食品转向鲜品、熟食类;未来还将加强研发,推出健康、营养、低卡产品,适配当下饮食需求。
可以看到,从成本控制、渠道调整到产品创新研发,味知香正从多维度推进自救。就在8月初,味知香大股东金花生管理咨询计划减持60万股,套现约1500万元。截至9月16日收盘,味知香股价报收27.93元/股,较上市初期98.95元/股的高点,已蒸发近七成。
任重而道远
味知香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
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24年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为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尽管市场规模仍在增长,但增速已逐步回落。
这一点在企业业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内参君梳理发现,2025年上半年,几乎所有预制菜相关企业都出现了营收或净利润的下滑。如,龙大美食半年报显示,公司预制食品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83亿元,同比下降19.5%;以速冻食品为基础拓展预制菜的安井食品,虽然营收微增0.80%至76.0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79%,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净利下降。
究其缘由,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压在所有预制菜相关企业身上的“大山”。近年来,肉类、油脂、调料等核心原料价格波动,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如味知香一般,B端客户对价格敏感度高、C端消费者对品质疑虑未消,企业既难通过提价转移成本,也难通过溢价提升盈利,陷入“两头受挤”的困境。
![]()
成本压力之外,行业还面临低门槛、产品同质化、渠道争夺与消费信任不足的多重挑战。有行业观点指出,由于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中小作坊式企业大量涌入,低价内卷现象普遍;头部企业虽有规模优势,但产品同质化下,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安井食品也表示,除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成本外,为应对行业竞争,公司对应加大促销力度,也直接影响了利润水平。
“整个预制菜行业目前是政策端在推动,资本端在赋能,产业端在加码,但消费端不认账。”
在谈及预制菜行业现状时,有行业人士表示,预制菜一直受消费端诟病,原因在于行业目前仍缺少国标,在行业出现许多乱象后,消费者对预制菜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认知以及充分的认可。
不过,行业也迎来了政策利好。在罗永浩与西贝事件的风波下,有多家媒体报道,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预制菜将有全国统一的“安全底线”。对味知香这类头部企业而言,国标落地有望减少同质化竞争与低价内卷。
但就如味知香在财报中写道的,“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这是对行业价值的定位,更是对自身的期许。目前来看,即便预制菜市场规模前景广阔,企业要实现盈利与口碑的“真香”,仍需跨越成本控制、消费信任、行业合规的关键关卡,这也是整个预制菜产业必须攻克的难题。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