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新一次延期后,TikTok的“留美方案”基本成型——由美资财团控股约80%,字节跳动降至20%以下并转为技术许可方;美国用户将迁移到一款仅在美国本土基础设施上运行的“美版TikTok”,本质是一次系统性本地化重建。
美国政府9月16日再度把TikTok“剥离或下架”执行期限延至12月16日,以便交易收尾;这已是第4次延期。白宫与北京就“框架协议”达成一致,并安排两国元首通话“敲定”。
据对方消息源,Oracle(甲骨文)、Silver Lake(银湖资本)、a16z(硅谷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等将掌控约80%股权,字节跳动低于 20%;董事会以美国人为主,并设政府指派席位。
美国用户将迁移到一款仅在美国本土基础设施上运行的“美版TikTok”;数据继续由Oracle(甲骨文)托管;算法以许可(License)+ 在美训练与监管为主。表面看是“出售”,本质是一次系统性本地化重建。
说的白话一点就是:字节跳动不会将TikTok的核心算法“卖断”(即彻底转移所有权),而是:允许美国新公司使用该算法;使用范围受限(例如只限美国用户);算法代码仍归字节跳动所有。以确保推荐系统在美国运行、在美国审计、由美国团队可验证地控制。
具体看:TikTok在美国将新设TikTok US NewCo负责美国市场的产品、风控、合规与商业化;团队与流程在美国落地,并面向美国用户推出独立App,界面与功能尽量一致,但底层代码、数据流与取证接口与全球版切割。
为何是这是TikTok的“重建”而非“简单出售”?
传统并购只换“股权”和“牌照”,而本次在三条主线同时“重构”:所有权重划,以财团化控股替代卖给单一科技巨头,规避竞争法风险;运行环境重建:数据、算力、审计、取证接口全部在美本地化,形成“制度级隔离层”;算法治理再设计:从“所有权”转向“控制权”,通过许可与在地训练实现“可验证可问责”。
而关于:用户与创作者、广告主与品牌、竞品平台以及资本与产业。
用户与创作者:迁移路径明确,粉丝关系与历史内容力求完整保留。推荐权重在本地训练期会有小幅波动,但平台会尽量做“无感切换”;广告主与品牌:短期或出现归因与转化的阶段性抖动;中期换来更强的品牌安全与合规背书(“数据在美、治理在美”);竞品平台:YouTube Shorts、Instagram Reels 会继续趁机争夺预算与达人;若 TikTok 平稳落地,分流幅度有限。资本与产业:本次路径把“在地化所有权 + 政府嵌入治理 + 独立代码/数据主权”打包成一套地缘科技交易模板,具备可复制性。
总而言之,这场交易用“结构化重建”替代“简单出售”,在用户体验、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一旦落地,它将成为跨境互联网资产在地化的教科书级模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