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上,牵头推进杜阮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改造主干道,沿路植树添绿、翻新房屋;在村里,带领党支部规划工业园区旧改,盘活建设用地,腾挪发展空间……杜阮镇政府与中和村委会相隔10多公里,镇村来回跑已成了纵向帮扶干部王育嵘的常态。
2024年7月,根据市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纵向帮扶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安排,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干部王育嵘来到了蓬江区杜阮镇工作,同时担任中和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王育嵘扎根基层,既帮镇也扶村,加快美丽圩镇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过去一年,杜阮镇成功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中和村也从偏远落后的小村落走上了振兴的快车道。
王育嵘与镇村干部商议
01
加快美丽圩镇建设
美丽圩镇建设是“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王育嵘积极牵线搭桥,主动对接沟通,发挥在城乡建设领域的工作经验与优势,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到杜阮美丽圩镇建设中。
发动中铁广州局认捐认种,在杜阮河良坑桥至松园桥约2公里河岸种上勒杜鹃,提升“一河两岸”景观;与江门市聚源设计院合作,推动杜阮河北芦段的商服楼外立面改造;争取江门市旭程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支持,在松园大道对向车道之间装上隔离带;对接联系广州城建院,对松园大道羊肉主题街区进行设计规划……
杜阮美丽圩镇
“美丽圩镇建设既要彰显特色、也要经济适用。”王育嵘表示。除了联络各方力量助力圩镇建设,他还经常走进改造项目、建设工程一线,听取村干部和当地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今年,杜阮镇江杜中路、松园大道、杜阮南路等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近300栋房屋外立面得到翻新,约150处田间看护房拆旧建新,圩镇道路景观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周边投资落户,也带动着凉瓜等特色产业发展。今年,杜阮镇入选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
杜阮圩镇房屋翻新改造前后
02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中和村位于杜阮镇西南部,是离圩镇最远的一个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如何找准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王育嵘与村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农户,面对面了解村情民意。
“中和村位于蓬江、新会、鹤山交界,是‘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先生祖居地,可以围绕戴爱莲祖居规划研学路线,发展文旅产业”“简竹坑工业区建于上世纪,大部分旧厂房里的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进行工改,兴建现代化园区,引进优质企业”……大家共商共议,很快明确了发展思路:近期以点带面提升乡村风貌、改造旧工业区,长期规划打造特色园区、发展林下经济与文旅产业。
中和村大力招商引资
今年来,在王育嵘的推动下,简竹坑工业区旧改项目稳步推进,盘活了70亩工业用地。他还联系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优化控规编制,计划采用“自招自改”的模式,兴建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生活配套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
近段时间,王育嵘还推动村里约60亩耕地复垦,通过“垦2.5奖1”,成功申请25亩建设用地指标,为将来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的空间。
中和村简竹坑工业区
广泛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发动乡贤村民携手新种苗木2000多棵,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低保户、困难群众,送上生活用品,王育嵘还把村民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办好大家的急事难事。
“从机关办公室到镇村田间地头,感悟和收获很多,工作也越来越熟练,下来将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加力提速完成‘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为镇村发展出一份力。”王育嵘说道。
第一书记助力“百千万工程”往期回顾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杜阮镇党建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