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IX 欧尼士
Beta
类型:便携电子管解码耳放
售价:¥1998
“Beta在电子管模式下的调音既继承了Miracle和Alpha均衡耐听的声音,又结合胆机的特质加入了更多温暖顺滑的特质。它的中频人声饱满,齿音几乎不可闻,听感细腻但却保留了丰富的细节,又加入了些毛绒感。”
在我的朋友中,那些上了些年纪还热衷于随身Hi-Fi设备的,有不少都是与我一样因公奔波、听无定所的。每年夏天我都要出趟长差,所谓远路无轻担,我也会趁这个机会优化随身的组合。去年夏天,我换下播放器,用ONIX Alpha作为差旅的主力听音设备,体验超乎预期。也是自那时起我主动补课小尾巴,既见识了许多新鲜的产品,也对这个品类有了更多的认知。
在今年的出差档口,我拿到了ONIX的第二款小尾巴Beta,这是一款内置电子管,售价1998元的新品。有前代的好印象作为铺垫,它顺理成章地被装进行囊,陪着我从炎热的夏天飞去南半球的寒冬。
可能是需求明确的缘故,我对小尾巴外观的期待仅仅是简约精干,就像一件趁手工具——无论是包装还是机身设计,只要足够简便易用就行。但这次把ONIX Beta抓在手里,却着实体会出许多的质感来。这当然是因为定位上升带来的包装配件层面的变化:虽然与Alpha一样都是小巧简约的包装风格,但Beta随附了一条零售价198元的8股无氧铜镀银连接线,这条线编织细致、手感柔软。除配件的提升之外,这份质感更多源于其延续自Alpha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的外观。
![]()
早在一年前Alpha推出时,其扎实的用料就使其体积较一众尾巴稍大,此次Beta则因电子管的加入引发内部结构变化,比Alpha在长度和宽度上又稍有增加。对于小尾巴来说,体积的扩增当然会削减便携性,但在良好的重量控制下,适度的体积扩增也为ID设计提供了余裕。无论是经典的黑金配色、铝金属加皮革机背的材料组合,还是正面OLED屏幕与环形LED灯的搭配,这些在Alpha上经过验证的优秀设计都原封不动地保留在Beta上。与此同时为了容纳两枚新增的电子管,Beta的形体由前代的方正变得圆润——它从左右两侧延伸出与耳机接口弧度相同的腰线,变成了随身酒壶的形状,不但设计上依旧对称规整,而且视觉上更显轻薄,握起来也很舒适。
Beta上原封不动的两枚物理按键的布局与功能完全参考前作,其阻尼调校良好,便于盲操。旁边的单色OLED显示屏配合UI,可以实时展示采样率、音量、工作模式等重要信息,这一切都和之前一样好,确实不需要做什么大改变了。
![]()
![]()
展现电子管通电时的光芒是胆机的必修课,Beta自然也难以“免俗”,但其采用了更为低调的方式。它在两侧隆起的腰线上各开了一个小窗,长不过半,胆管不工作时,其玻璃黑沉的色彩融合在机身里,只有启动电子管时才会透出橘红的光。这个设计让我想起了ONIX Miracle上那个通电时才会亮起的ONIX LOGO,这种家族产品传承性的优雅和克制对我这样的用户极具说服力。
较之外观,Beta的变化更多显露在声音部分。在保留前代指标优秀的双CS43198DAC芯片的同时,它用两颗OPA1662和四颗BUF634,引入了经典的OP+BUF放大架构。这种架构的本质是通过功能协同来实现系统性能的最大化,其精神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Beta内部,OPA1662和BUF634这对组合就如同大脑和肌肉一般进行协同:前者专注于实现低漂移直流精度和低失真、高增益的交流性能,而后者负责提供所需的大电流。
与那些单独使用运放进行放大的小尾巴相比,Beta上的OPA1662算是工作在一个非常轻松的状态,其本身的失真特性可以达到最佳。BUF虽然本身线性度可能不如精密OPA,但因为它只在单位增益下工作,处于最稳定的状态,其失真也被优化了。组合后的系统总失真远低于单个放大器同时处理精度和功率时的失真。另一方面,通过四颗BUF634的协同工作,这套组合的负载驱动能力在小尾巴里也算是相当强悍了,不但能够轻松驱动低阻抗设备,而且拥有相当的稳定性。
![]()
虽然这种架构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一旦采用,无论在成本还是PCB面积上均较单纯采用运放放大的尾巴挑战更多。Beta选择采用OP+BUF,既是高阶产品的应有之义,也能窥见其对声音的要求。这对藏在机身内部的组合和光芒外露的电子管一起,构成了其声音的基础。
说到电子管,Beta此次选择了两枚JAN6418古董管。选JAN6418这枚老管不是因为它有多经典,更多是考虑到体积、发热和供电,它确实是能在电池供电的便携产品上使用的少数型号之一。在被装在Beta上之前,JAN6418的可用性已经被不少播放器和尾巴验证过了。加入电子管的好处自不必说,每一个胆机的拥趸都深知偶次谐波对音乐韵味的增益,这种泛音浓郁,节奏舒缓的调味是后模拟时代不可多得的调剂。
![]()
![]()
在过去一年里,我陆续体验了包含麦景图MHA200在内的几台桌面胆机,虽然技术方案各异,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拥有沉稳的机身。对于胆机来说在运作中保持稳定非常重要,因为电子管易产生麦克风效应且对无线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较差,要把电子管放进靠一根线悬吊,在使用中晃来晃去还会频繁切换场景的小尾巴里确实挑战极大。
Beta是我上手的第一台“胆尾巴”,如果在开启电子管时机身与硬物发生摩擦碰撞,依旧能够听到类似于蜂鸣的噪声,但是在正常的聆听音量中这种噪声不易察觉,也会在静置后很快消退。抗干扰方面,在用线连接手机的一般场景里,并没有出现什么声音上的异样。但是对于喜欢将尾巴贴在手机背面用的烧友而言,就需要改变一下使用习惯了,至少在电子管模式下那种噪音是很难忍受的。整体而言,在使用时只要稍加注意,电子管的加入就不会让Beta的使用体验有太多不妥。
终于可以谈谈声音表现了,作为一款售价近2000的小尾巴,抛开场景的专攻外,其声音水准是我最在意的。在素质方面,Beta延续了前作Alpha的优秀水准,并在特定场景有显著进步。在过往使用Alpha时,我对其声音的信息量和密度都很满意,唯有在驱动一些难推的耳机和在古典音乐回放中的动态表现稍显遗憾。凭借新的放大架构带来的增益,这次的Beta在驱动我手头如山灵Majestic这样的旗舰级耳机时,无论是声音的密度还是动态都进步许多,显得更加舒展从容。得益于推力和控制力的增加,在用它搭配耳塞时我得以统一用低增益进行驱动,以获得更为安定温润的听感,算是较好地填补了Alpha的遗憾。
![]()
就像是高手过招,Beta硬素质的进步较之Alpha可能谈不上脱胎换骨,但却切实拓展了搭配和听音题材的自由。以小提琴举例,此行途中我听得较多的是蔡珂宜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合作的新专辑《Mozart Violin Concertos》,这张碟里我最喜欢的是她演奏的《柔板(Adagio,K.261)》。这是蔡珂宜最早接触的莫扎特协奏作品,旋律中带着一丝《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咏叹调的淡淡哀愁。蔡珂宜把那种略带孩子气的纯真感用演奏技巧充分表达了出来,但是这些技巧很轻微,并不会打扰原作的气质。在Beta的还原之下,音符的起承转合充满生动的细节,不仅仅只有大与小的单调变化,而是充满了内在的情感联系。我曾将Alpha仅仅当作人声聆听的器材,而此番使用Beta聆听小编制尤其是弦乐时,我完全不会感觉到任何不满,反而经常被其呈现出的丰富演奏细节吸引,持续地听下去。
![]()
![]()
较之素质,电子管的引入让Beta在音色方面有了更多变的呈现。当JAN6418的红光亮起时,胆味浓郁的音色便一下抓住了我。
就我听过的ONIX产品而言,无论是Miracle还是Alpha,都在对应的定位和素质水准上调出了均衡耐听的声音,Beta在电子管模式下的调音既是这种风格的继承,又结合胆机的特质加入了更多温暖顺滑的特质。它的中频人声饱满,齿音几乎不可闻,听感细腻但却保留了丰富的细节,又加入了些毛绒感,演绎流行人声时,显得情真意切,听得我周身温暖。同时在此模式下,Beta的低频量感充分,丰富的泛音使乐器的质感尤其醇厚。从聆听感受而言,除了钢琴solo和清亮的女声我会切到晶体管模式听,其他曲目则会统一留在电子管模式。我特别喜欢使用Beta的电子管模式听爵士乐,听那些和我一样年纪的老男人,和那一把把泛着光的提琴(由于Beta可以在菜单中进行快速热切换两种模式,所以这算不上是鱼与熊掌的选择)。
![]()
从实际聆听感受而言,Beta与电子管的结合是恰如其分,将这份素质与韵味浓缩于极小的身材里,也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对小尾巴的使用场景来说,往往听感比素质更重要,而电子管模式下的Beta则在保证了素质表现的基础上拓展了听感的维度。如果说曾经的Alpha均衡耐听的调音完全能够胜任在外欣赏歌曲的任务,那么如今工作在电子管模式下的Beta,其充满韵味的温暖音色则让我随时随地都想拿起聆听。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我陆续用DITA ES、山灵Majestic和MEZE 99 Classics搭配Beta,结果都十分令人愉悦。它细腻的声底与温暖的音色在搭配中的影响力是如此显著。使得每个耳机都消去了火气,呈现出不脱离自身特质,又慢条斯理的温和听感。如果你和我一样是电子管模式的拥趸,那么我推荐用偏重味道和声音美感的耳机来搭配Beta,以取得最为协调的听觉体验。山灵Majestic作为品牌旗下的旗舰级圈铁静复合单元耳机,其音色浓郁,人声形体真实,包裹感较强,其声音风格和Beta的电子管模式音色不谋而合。
在搭配Majestic时,Beta只需要使用4.4mm低增益驱动,就可以充分激发其中频的韵味,也能展示出复合单元优秀的声音密度。得益于Beta优秀的声音控制力,这对组合在演绎流行歌曲时安定从容,声音开阔大气又细腻润泽。因为时差的缘故此行我睡得不安稳,所以每天早上都会早起,找一个温暖的地方窝着。此时塞上耳机听听Norah Jones,Beta和Majestic这对组合总能将她那慵懒的嗓音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再谈点没那么核心,但亦有记忆的事情。其一是温度,虽然加入了发热大户电子管,但是Beta的散热设计还是将温度控制住了。在18度左右的冬日户外,它在运作时始终机身冰凉,而在打开空调的27度室内,持续运作两小时后机身也仅是温热。其二是耗电,在采用OP+BUF放大架构和电子管的情况下,连接我的iPhone15Pro使用2小时耗电20%,考虑到iPhone并不大的电池,这种功耗控制能力算得上优秀了。最后是连接其他设备的体验,Beta和Alpha一样支持UAC1.0和2.0的切换,用于连接Switch和PS5等游戏机,方法也是不看说明书就不可能知道的麻烦。好在现在已经是2025年,我已经将手中的Switch升级为Switch2了,而Switch2的两个USB-C接口均支持UAC2.0,和Beta搭配起来变得更加轻松了。在航班上听完歌,随手插上Switch2开始打游戏,这种便利的感觉让我幸福。
![]()
这一个月的旅途里,每次拿起Beta我都多少会有些感慨——在千里之外,异国他乡,不及巴掌大的东西便能够提供如此个性鲜明的声音。之前要端坐在桌前经过开机和预热才能得到的声音现在唾手可得,虽然技术上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但是这种极具反差感的体验也让人着迷。在使用ONIX Beta时,我依然会在需要时切换到晶体管模式,但更多时候,我宁愿留在电子管的世界里。在这个追求极致解析的时代,它保留了旧时代最令人留恋的声音特质,让我忘记采样率,只想好好听完一首歌。这就是最好的旅行伴侣:它不会改变我的行程,却改变了我聆听世界的方式。当航班延误、会议改期、异乡的冬雨下个不停时,还有一盏温暖的小橘灯,在我的口袋里静静亮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