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觉得国际关系有时候跟过家家似的,前脚还坐下来聊生意,后脚就翻脸不认人。咱们老百姓看这些,总觉得国家之间也得讲点信用,要不然谁还敢跟你做买卖?中英之间就上演了这么一出,让人直摇头。
2025年9月11日,那天在北京,中英两国商务部门开了个会,叫中英经贸联委会第14次会议。这会议搁置了七年才重启,英国那边是商务和贸易大臣彼得·凯尔过来,中国这边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主持。两人聊了聊贸易投资啥的,英国那边说重视跟中国的经贸合作,想扩大服务贸易,还提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多合作。听起来挺靠谱的,毕竟两国企业都能从中捞到实惠,中国市场大,英国经济这几年也不景气,脱欧后日子紧巴巴的,来谈谈生意也能理解。
结果呢,9月12日,英国政府就突然公布了对俄罗斯相关的新一轮制裁,这次一口气针对70艘船和30个实体及个人,说这些是帮俄罗斯运油和提供军事物资的。其中就有三家中国公司,深圳蓝帽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啥的,被指控向俄罗斯军队供关键物品。英国外交大臣伊薇特·库珀带头宣布,说这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的“影子舰队”和军工供应链。
制裁包括资产冻结、旅行禁令啥的,不光中国公司,还有印度、土耳其、泰国的一些实体。这事儿来得太快了,凯尔前一天还在北京跟王文涛握手,第二天伦敦就下手,简直像变脸一样。英国这么干,明显是想在对俄制裁上刷存在感,尤其在美国面前表忠心。美国这些年拉盟友搞二级制裁,英国跳出来响应,估计也是为了稳固盟友地位。
中国这边反应很快,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当天就出来回应,说英国的制裁是单边主义,没国际法依据,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中方坚决反对,已经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还发了通牒,敦促英国纠正错误,立即撤销对这些中国实体的制裁,不然中方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话听着客气,但意思清楚:别逼我们动手。中国从来不搞主动挑事儿,但维护权益上从不含糊。英国这行为,让人觉得他们政策太短视,一方面需要中国市场拉经济,另一方面又搞这些小动作,里外不是人。
说起英国的对华政策,这些年一直像过山车。卡梅伦时代叫“黄金时代”,推投资合作,热热闹闹的。后来特蕾莎·梅上台,就开始收紧,限制华为参与5G。约翰逊时期加强安全审查,禁中国投资敏感领域。特拉斯短暂执政,推印太倾斜,跟美国抱团。苏纳克时候继续紧缩,审情报签禁令。
工党2025年上台,本以为会缓和点,结果凯尔刚谈完合作就来这出。英国经济脱欧后下滑,被人叫“欧洲病夫”,失业率高,通胀压力大,他们急需中国投资和市场。但骨子里还惦记“日不落帝国”的旧梦,总想在国际舞台上露脸,尤其在美国特朗普那边表态。特朗普推高关税,英国跟着搞制裁,估计是想换点好处,但这牺牲自家经济,值不值?
中国企业面对这些制裁,得调整供应链,通过世贸组织申诉啥的。政府层面,继续推动与欧盟、日本的对话,强调开放市场。中英经贸关系肯定受影响,一些投资项目可能暂停,但基础还在,毕竟两国贸易额不小。凯尔继续他的贸易工作,没公开评论制裁。王文涛则管商务部其他国际事务,坚持中方立场。这事儿反映出国际关系的核心: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英国如果真想从中国发展中分杯羹,就得拿出诚意,别一边赚钱一边捅刀子。中国人友好,但耐心有底线,对朋友敞开大门,对不怀好意的也准备好应对工具。
全球化时代,谁跟钱过不去?但信用丢了,钱也赚不着。中英合作本来能双赢,现在闹成这样,亏的还是两国民众。英国企业想进中国市场,中国投资想去英国,都得看政策稳不稳。凯尔作为大臣,得平衡好这些。整个事儿到这儿,中方回应后,英国没撤制裁,但对话渠道没关死。未来咋走,得看英国会不会改弦更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