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夸张,而是最近河南、山东等地的真实写照。
就在昨天,短短24小时内,不少地方的降雨量直接冲上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逼近200毫米——相当于一平方米的地面上倒了200公斤水!街道瞬间变河,车辆漂浮,网友直呼:“出门像开船。”
这还不算完。气象部门已经明确预警:未来几天,我国8个省份将迎来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很可能是今年秋季以来最强的一轮降雨过程。
更让人揪心的是,西北太平洋上,两个热带扰动正在酝酿,第17号台风“米娜”、第18号“桦加沙”可能要来了,而且路径直指我国东南沿海!
是巧合?是气候异常?还是新一轮极端天气的开始?
暴雨有多猛?多地打破9月历史极值
先说刚下完的雨。从河南、山东,一路往南到安徽、湖北、四川、湖南,一条横跨东西的“暴雨带”正在疯狂刷屏。这不是普通的秋雨,而是强度高、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极端降水。
为什么这么猛?
简单说,就是“冷+热+风”三股力量在打架。冷空气从北方南下;暖湿气流从南海和太平洋疯狂输送水汽;两者交汇处,形成了一条强大的切变线,就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把水汽不断抬升,变成倾盆大雨。
这场雨,已经不是“下得有点大”那么简单了。很多地方的降雨量打破了9月历史最高纪录,也就是说,这是至少20年来9月里最狠的一次雨。
更关键的是,这条雨带还在东移、南压,意味着接下来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也要下暴雨了。
好消息是,长江流域前期偏旱,这一波雨水能缓解不少旱情。但坏消息是,短时强降雨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秋老虎还在,但雨没停。
你可能觉得奇怪:不是说秋天了,天气该凉快了吗?怎么又下雨又闷热?
这就是今年气候的“魔幻”之处。
虽然北方暴雨倾盆,但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依然被“秋老虎”牢牢掌控。副热带高压不仅没退,反而有连成一片的趋势。
副高是什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热盖子”,罩在南方和东部上空,导致高温、闷热、偶尔来场雷阵雨。
所以,接下来的天气格局很清晰:北方和中西部继续下雨,尤其是黄淮、华北、四川盆地,至少还有两波明显降雨;
南方和东部:高温回归,偶尔有强对流天气,比如雷暴、短时大风,但别指望有持续性降雨来降温。
这种“北涝南旱”的极端模式,正是全球气候异常的典型表现。
台风要来了?17号“米娜”正在酝酿。
如果说暴雨是“近在眼前”的威胁,那台风就是“正在路上”的悬念。
最近,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热带扰动。其中南海扰动已经减弱,基本没戏了;西北太平洋中部扰动才是重头戏,极有可能发展成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
欧洲EC的预测:这个系统会先发展成低压,然后西行,可能在9月下旬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美国GFS预测更猛!一度认为这里会生成一个超强台风,甚至可能登陆我国。
但最新趋势显示,GFS已经调弱了预测,认为“米娜”可能在菲律宾近海生成后,转向越南,对我国直接影响较小。
不过,别高兴太早。
我国气象部门明确指出:9月中下旬,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可能有2~3个台风或热带低压生成,其中中旬末可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带来明显风雨。
也就是说,“米娜”之后,可能还有“桦加沙”,台风季的高潮,或许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今年台风来得晚,但可能很强?
你可能发现了:往年6、7月就台风不断,今年却一直“平静”,直到9月才热闹起来。
原因还是那个——副热带高压太强、太稳定。
副高就像一个“台风压制器”,它盘踞在西北太平洋上,不让热带系统发展。直到最近,副高有所减弱东退,热带扰动才有了发展空间。
而一旦台风生成,由于海温高、水汽足,很容易快速增强,甚至发展成强台风或超强台风。
所以,接下来的台风,数量可能不多,但强度不容小觑。
这场暴雨,这场可能到来的台风,再次提醒我们:极端天气正在成为“新常态”。
过去我们认为“几十年一遇”的暴雨、台风,现在可能年年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现实。
作为普通人,我们改变不了气候,但可以改变应对方式——提高警惕,做好准备,科学应对。
你所在的城市下雨了吗?有没有遇到极端天气?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