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位资深的酒店&餐饮从业者
广州百年老字号云香酒楼
2025年8月21日,广州百年老字号云香酒楼在原址正式重启试业。开业数日,食客如潮,门口排起长龙,重现“人头涌涌”的盛况。这不仅是一家酒楼的归来,更是一代广府味觉记忆的复苏。而这场“复活”背后的核心人物,正是云香酒楼的新任主理人——中国十大名厨樊志源。
前面已经排了70多位了
从学徒起步:一粒米的“舞步”成就一生追求
樊志源的故事,始于1985年。那一年,年仅16岁的他,作为地道广州仔,怀着对美食的朴素热爱,踏入了厨房,成为一名最底层的学徒。
“那时候,连锅都端不稳。”他回忆道。但正是在日复一日的煎炒烹炸中,他打下了坚实的功底。他曾为了一道“会跳舞的”炒饭,被师傅严厉训斥四五次。这道炒饭要求每一粒米在高温下“跳”起来,锅气十足,生抽均匀,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火候与耐心。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名厨的基石。
他信奉“多看、多学、多做”,从切菜、洗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1998年,33岁的樊志源出任广东亚洲国际大酒店行政总厨,正式在业界崭露头角,完成了从学徒到总厨的蜕变。
荣誉等身的樊志源师傅
荣誉满载:米其林光环下的粤菜创新者
进入21世纪,樊志源的厨艺生涯迎来黄金十年。他先后荣获“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十大厨神”、“中华金厨奖”、“中国烹饪艺术大师”、“广东省‘粤菜师傅’四星名厨”等重量级荣誉,成为粤菜领域的标杆人物。
2018年至2020年,他主理的“中国元素”中餐厅连续三年荣获米其林餐盘奖。这一成就不仅让他个人声名远播,更让他以国际视野重新审视粤菜。他提出“厨房佬也可以是艺术家”的理念,将中西烹饪技法融合,用当季食材打造“二十四节气菜单”,践行“不时不食”的传统智慧,推动粤菜走向现代化与国际化。
回归本源:以太公菜谱,唤醒老广味觉记忆
2020年后,樊志源选择走出星级酒店的“象牙塔”,探索餐饮与自然、文化的融合。而2024年的云香酒楼重启,则是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与精神归宿。
几十年前的云香酒楼
“我太公留下了一本《云香菜谱》,”樊志源深情地说,“这不仅是家族的传承,更是我对广府饮食文化的使命。”正是这份沉甸甸的情感,驱使他将云香酒楼从历史中唤醒。
樊太公留下的菜谱
在他的主理下,云香酒楼重现了多款经典菜式:皮脆肉嫩、香气四溢的“云香鸡”,酥脆如冰花的“冰花蛋散”(中华名小吃),清爽爽口的“白云猪手”……这些曾风靡老广州的味道,如今一一回归,让食客在舌尖上重温旧日情怀。
文化主理人:用“新鲜萝卜皮”讲好粤菜故事
樊志源不仅是厨师,更是一位深谙传播之道的文化主理人。他巧妙运用新媒体,通过短视频讲述广府俗语背后的故事。比如,他从“新鲜萝卜皮”这一俚语讲起,引申出食材的新鲜与烹饪的讲究,既接地气又富有文化深度。
这种创新传播方式,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食客前来“打卡”,让百年老字号焕发青春活力。他不再满足于“让食客吃饱”,而是“让食客读懂”,真正践行“让粤菜香飘世界”的愿景。
樊志源:唯有用心才能做好菜
结语:一道菜,一座城,一代人的记忆
从16岁的厨房学徒,到米其林餐厅的掌勺人,再到百年老字号的复兴者,樊志源用近四十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一段粤菜传承的传奇。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厨师的“前世今生”,更是一代广府人对味道、对文化、对城市记忆的深情回望。
樊师傅承先启后的传承
如今,云香酒楼的灯火再次点亮,锅铲声声,烟火升腾。这不仅仅是一家餐厅的重启,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回归。而樊志源,正以他的锅铲与热忱,继续为广州的“舌尖记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