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城东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教育事业正以“破茧成蝶”的姿态实现快速发展。南昌高新区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通过资源整合、动能激活、质量提升三维发力,积极构建全域覆盖优质教育生态,让“家门口有好学校”从愿景变为市民群众的真实体验。
资源筑基:以“集团化+硬基建”铺就优质教育底色
优质教育的根基,在于资源的均衡与充足。南昌高新区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以“硬件升级”为支撑,让优质教育资源从“单点闪光”变为“全域覆盖”。
目前,南昌高新区已组建六大教育集团,将南昌二中、江西师大附中、南昌三中、南师附小等名校资源“打包”辐射,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模式,构建“理念共享、师资共育、质量共提”的发展共同体。南昌二中高新校区作为第五教育集团“领头羊”,依托总校“勤朴肃毅”百年校训,实施“同步备课、同步教研、同步检测”,仅6年便成长为家长口中的“放心校”;江西师大附中接管田家炳学校(现瑶湖分校三部)后,用“名校管理+本土适配”证明集团化办学的实效。
硬件升级则为优质教育提供坚实支撑。艾溪湖第一小学建成“回字形教学楼+200米跑道+室内功能室”的现代化校园;在建的第五中学、第六中学规划游泳馆、国防教育园等特色场馆,彻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双驱赋能:以“师资强基+机制创新”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核心在机制。南昌高新区构建“师资强基+制度保障”双驱动体系,让教育发展既有“人才支撑”,又有“规则护航”。
在师资力量建设上,南昌高新区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先后引进38位名师、190位优秀骨干教师。近五年新增教师近六百人,现有教师中,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3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近90%。各校探索特色培养模式:艾溪湖一小校长带队赴北京、上海培训,组织教师聆听“和美课堂”优质课;南昌二中高新校区建立“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实现“1名名师带3名农村教师、6名青年教师”的辐射效应;江西师大附中瑶湖分校三部仅接管一年,就新增5名高级教师。家长王女士感慨道:“看到规范的师资培训,我们彻底放心了。”
在机制创新上,南昌高新区出台《集团化办学管理办法》《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将“集团考核捆绑”“教师轮岗与职称评聘挂钩”等举措落地:集团内成员校质量提升与核心校绩效直接关联,近三年400余名教师参与跨校轮岗,打破校际壁垒;首创“四个层级教研联合体”,通过校本教研聚焦课堂、集团教研共享资源、专项教研破解难题,年均开展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超200场,让教师成长有路径、教学质量有保障。
内涵提质:以五育并举为核心,打造有温度的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南昌高新区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核心,推动教育从“规范管理”向“内涵发展”升级,让校园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在南昌二中高新校区,80余个社团与劳动实践基地构成“第二课堂”:农耕文化园里,学生辨认农作物、体验种植;家电体验馆中,学习家电使用与简单维修;瓷板画、机器人、管弦乐等20余个专用教室,用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特长。江西师大附中瑶湖分校三部的“校园微农场”受到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每班一块“责任田”,浇水、拔草、收获,让劳动教育不再“纸上谈兵”;国防教育园、红色文化长廊则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内涵提质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荣誉与口碑上:4节“基础教育精品课”获教育部表彰;家长满意度显著提升,近五年中小学在校生已增至超5万人,越来越多家庭“用脚投票”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从艾溪湖畔的老校新生,到瑶湖之滨的名校崛起;从集团化办学的资源共享,到五育并举的内涵深耕,南昌高新区用改革创新书写着优质教育的答卷。如今,随着江西师大附中高中部等项目的落地,南昌高新区已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优质教育覆盖”。未来,南昌高新区将继续以教育为笔,绘就“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遇见更好未来”的新图景,让“学在高新”成为新时代教育强区的亮丽名片。
来源:赵阳 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
编辑:周袤
审核:刘心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