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确定亲人下落,是战争留下的最残忍伤痕。对于29岁的牙医阿纳斯塔西娅·茨维特科娃来说,这种煎熬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自一年多前,37岁丈夫雅罗斯拉夫·卡切马索夫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与俄军交战后失踪后便音讯全无。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了茨维特科娃心中永远的牵挂。
她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和他朝夕相处11年,现在却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像茨维特科娃这样的家庭,在乌克兰成千上万。
7000余具无名遗体涌入
综合CNN、路透社9月16日报道,自2022年俄军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以来,已造成双方数十万人死伤。
乌克兰官方公开的数据显示,乌克兰至少有7万名士兵和平民失踪。截至今年8月底,乌克兰方面已接收11744具遗体。仅6月份就接收了6060具,8月再添1000具。
这些遗体以白色塑料尸袋整齐码放,大多由冷藏列车或卡车从战区运抵,其中有超过7000具因严重损毁、腐烂,导致身份无法辨认。
自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内政部已将全国DNA实验室从9个扩增至20个,法医遗传学专家人数增加至450人。即便如此,面对短时间内涌入的数千具遗体,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乌克兰内政部法医研究中心副主任鲁斯兰·阿巴索夫回忆:“以前最多一次接收10具遗体,还都是分批送来。但后来一次就是几百具,甚至近千具。数量之大,完全超出预期。”
“有些案例得尝试30次才能匹配成功。因为同一人的残骸被分散装入多个尸袋,编号混乱,缺乏基本标识。”阿巴索夫说。
寻亲者的坚持
为加快遗体辨认进度,国际红十字会也参与其中。该机构法医协调员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佐罗介绍,自2022年6月以来,红十字会已协助50多次遗体遣返,还为乌方提供冷藏卡车、装尸袋、防护装备等物资。
遗体运抵乌克兰后,会先被送往各地停尸房。在基辅一处停尸房,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从冷藏卡车上卸下装尸袋,打开袋子时,刺鼻的气味瞬间弥漫。
警方调查员奥尔加·西多连科向路透社介绍,每具遗体抵达后,都会进行初步检查,排除未爆弹药,并搜寻军装、证件、铭牌或私人物品。
她说:“我们会为每具遗体分配唯一编号,这个编号将伴随整个识别流程,直到家属认领。”
对茨维特科娃而言,这些调查人员是她寻找丈夫的希望。她按规定向警方报案,提交了丈夫的纹身、疤痕、痣等特征信息,还带来了丈夫的梳子(这是她唯一能提供的DNA样本)。
但比起通过DNA确认丈夫的“身份”,她更期待另一种结果。
茨维特科娃表示,她每天都会给丈夫发消息,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
她说:“我每月都给丈夫手机充话费,怕号码被注销。等他回来,我会把这一整年的故事讲给他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