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张重磅罚单,掀起全球科技圈的滔天巨浪!
9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对外披露,经前期核查确认,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涉嫌违反我国反垄断法律法规,现已启动深入调查程序。
依据现行法律框架,该公司或将面临最高达86亿美元的巨额处罚,这一数字不仅震动华尔街,更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
黄仁勋能否挺过这场来自中国市场监管力量的严峻考验?
被遗忘的迈络思条款
中国对英伟达发起的这场反垄断审查,并非临时起意,而更像是对一段尘封承诺的重新清算。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技术竞争格局下,当年签署的一纸协议正被重新激活,成为执法机构手中的关键法理依据。
回溯至去年12月,监管部门仅以“存在违法嫌疑”为由展开初步摸排,措辞尚留有协商空间;然而到了2025年9月15日,官方通报已明确指出其行为构成违法事实,语气坚决、定性清晰。
调查层级由此实现质的跃升——从信息收集阶段转入实质性问责环节,重点聚焦于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进而为后续量罚提供支撑。
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市值突破三万亿美元的行业巨擘,消息公布后盘前交易仍出现1.87%的跌幅,相当于数百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足见市场对此事严重性的判断。
这一切风暴的核心源头,是一桩发生于数年前的跨国并购案——英伟达收购以色列高速互联技术企业迈络思(Mellanox)的审批决定。这份曾被视为通行绿灯的批准文件,如今却演变为束缚其商业行为的法律绳索。
时间拨回2020年,当时英伟达为完成对迈络思的收购,依法向中国反垄断执法部门提交了经营者集中申报。鉴于迈络思在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领域的核心地位,该交易被认为可能显著影响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格局。
经过长达一年的审慎评估,中国监管机构最终于2020年4月16日作出有条件放行决定。所谓“附加限制性条件”,实则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责任清单,共包含七项义务,其中五项对外公开,英伟达当时全部接受并签署承诺书。
这些条款字斟句酌,直击市场公平竞争要害:要求其必须遵循“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向中国客户供应GPU加速器产品,严禁实施捆绑销售或设置不合理附加条件。
尤为关键的是,明确规定不得阻止用户单独采购英伟达GPU,也不得妨碍客户独立使用迈络思的网络设备组件,目的正是防范其借并购之机形成垂直垄断,挤压竞争对手生存空间。
同时,还强制要求保障对中国市场的技术支持连续性、产品供货稳定性,并定期提交履约报告。这些书面承诺,构成了本次调查不可动摇的法律基础与执行起点。
谁在玩双重标准
可现实往往是,承诺写在纸上,行动却另辟蹊径。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运营策略,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一面高举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大旗,另一面却被指系统性背离其对中国监管机关所作的平等供给承诺。
近年来,该公司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产品供应明显收紧,最新一代AI训练用GPU芯片全面缺席本地市场,消费者能购得的仅为性能缩水的前代“特供版”产品。
此类做法若置于美国合规语境中或可解释为被动应对,但从中国法律视角审视,则与其当年承诺的“非歧视待遇”形成强烈冲突。
企业不能既享受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收益,又以第三方国家政策为借口,公然规避自身在中国境内应履行的法定义务。这种选择性履约的行为之所以激起强烈反弹,与其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近乎绝对的主导地位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英伟达在AI训练与推理芯片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其独有的CUDA编程架构和完整软件生态体系,构筑了极难逾越的技术壁垒。
无论是OpenAI的GPT系列模型,还是谷歌的Bard对话系统,几乎所有主流大模型均运行在其硬件平台之上。这种事实上的市场支配地位,使得任何区别化供应行为都被放大解读,也加重了违规指控的严重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挑战并不局限于中国。英伟达正面临全球多国监管机构的同步审视:法国竞争管理局已启动专项调查,英国CMA突击检查其办公场所,甚至连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在重新评估当年并购案的长期影响。
天价罚单与产业变局
随着调查不断推进,外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是:英伟达将承受何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针对此类违法情形设有两类处理路径,严厉程度逐级递增。
第一种方案为“恢复原状”,即依照《反垄断法》第五十八条,责令英伟达剥离其所持迈络思股权或相关资产,相当于推翻原有并购结果。尽管此选项理论上最具震慑力,但实际操作难度极高——因两家公司均非中国注册实体,跨境资产处置涉及复杂的司法协调与执行机制,可行性较低。
因此,第二种方式——开出高额行政处罚单,成为更可能落地的选择。法律规定,可对其上一年度在中国境内销售额处以不超过10%的罚款。我们不妨进行测算:依据英伟达2025财年财报,其全年总营收达1305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收入为171亿美元。
以此为基础,按顶格10%计算,罚款金额可达17.1亿美元。但这并非终点。《反垄断法》第六十三条进一步规定,若违法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可在前述基础上加处2至5倍罚款。
这意味着理论最高额可攀升至8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逾600亿元,这一数额足以令任何跨国企业为之震颤。当然,最终裁决还将综合考量违法持续时间、整改配合度、损害范围等多重因素。
无论最终处罚力度如何,此次调查本身已释放出极为强烈的政策信号:在中国市场运营的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多大、技术多强,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地法律法规,不存在凌驾于规则之上的“超级特权”。
这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反垄断执法体系的专业化与成熟度——即便是结构复杂、技术门槛极高的跨国并购项目,监管部门同样具备持续追踪、精准问责的能力。
结语
中方在此时点果断出手,或许暗示着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正在成型:中国已在部分高端AI芯片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逐步具备摆脱外部依赖的实力与底气。
该案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财务负担与声誉风险,更将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权力分布,推动新一轮技术自主化进程。
所有在华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都应清醒认识到,在中国市场作出的每一项承诺,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严肃契约,绝不允许因外部压力、地缘博弈或市场优势地位而打折执行。
信息来源:
1.《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新京报2025-09-15 16: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