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乌冲突是否成为中国头上的“紧箍咒”?这个问题频频被不同势力拿出来“念一念”。
美国乌克兰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在参加“雅尔塔欧洲战略”年度论坛期间,再次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如果中国切断对俄罗斯的援助,特别是经济层面的支持,那么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画上句号。
对于凯洛格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中国毫不示弱,王毅外长第一时间作出强硬回应。
那么,这位美国特使为何要再度抹黑中国?
甩锅是门技术活
近日,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在基辅的一场高端会议上,抛出惊人言论:只要中国停止所谓的“支持”俄罗斯,俄乌战争“明天就能终结”。
这番话看似义正词严,但细细品味,更像是将责任推给东方的舆论操作,这早已超越了口水战的范畴,暴露出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日益匮乏的政策工具,以及其全球战略中的深层不安。
这种叙事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
华盛顿对中国施压的力度越强,恰恰说明它在俄乌战场上的影响力正快速减弱。将中国描绘成“搅局者”,成为美国掩饰战略失利、安抚欧洲伙伴、转移国内压力的“一箭三雕”策略,可谓妙用无穷。
回想当初特朗普总统那句“24小时结束战争”的豪言壮语,如今已沦为国际笑谈。
美国逐渐意识到,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基辅,都不再完全听从它的指挥棒,这种失控感正变得愈发明显,美国的影响力正在肉眼可见地缩水。
这种内部的不安,终究需要一个宣泄口。凯洛格特使在指责中国时,罕见地承认美国已经“严重落后”,这种带着情绪又略显无奈的发言,几乎等于公开表示“我们已经没招了”。
当束手无策时,制造一个外部“敌人”来掩盖自身的无力,便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这口锅甩得颇具技巧,精准击中了欧洲的痛点——由于这场战争,欧洲正陷入能源危机与经济困境,怨声载道。
此时,美国将矛头对准中国,并鼓动欧洲盟友对中国加征高达100%的关税,其意图昭然若揭:将盟友的怒火转移,同时推动跨大西洋联盟在对华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
层层加码的紧箍咒
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从来都不是随意的攻击,而是一套逻辑严密、步步紧逼的连环策略。其路径非常明确:从政治站队,到援助污名化,再到干预陷阱,一步步收紧,试图将中国彻底困在“破坏和平”的叙事框架中。
第一步,就是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策略。冲突爆发初期,时任国务卿布林肯就致电中方,要求一同谴责俄罗斯;后来,时任财政部副部长阿德耶莫更直接要求中国在俄罗斯与所谓“国际秩序”之间做出选择。
他们的目标就是压缩中国的战略中立空间,强行将中国置于“挺俄”或“反俄”的二元对立之中。
这一招未能奏效后,第二步随即展开:虚实结合的“援助指控”。华盛顿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军事援助”俄罗斯的说法。
2023年2月,美国中情局声称中国正在输送“致命武器”,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据。布林肯也曾含糊其辞地指责中国“帮助俄罗斯提升国防能力”。
尽管这顶帽子最终被美军参联会主席布朗亲自摘下,他公开表示中国并未提供军事援助,但这套舆论操作已经在国际社会制造了混乱。
最新版本的剧本,也是最险恶的一招,就是炒作中国将“派兵赴乌克兰维和”,这几乎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干预陷阱”,其用心之险恶在于,它试图制造一个让中国无论如何都难以应对的困境。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真的应邀请派兵,一旦维和失败或局势恶化,这口“维和不力”的黑锅就会顺理成章地扣在中国头上。
但如果中国明确拒绝,那又会被贴上“不负责任”“袖手旁观”的标签。无论中国如何应对,似乎都跳进了对方设定的话语圈套。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面对美国的舆论攻势,中国没有陷入被动辩解的泥潭,而是采取了一套更具主动性、穿透力的应对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坚守原则”、“另辟蹊径”和“事实反击”三管齐下。
首先是釜底抽薪。王毅外长在9月13日会见斯洛文尼亚外长时,再次明确表示,中国既不参与也不策划这场战争,始终坚持劝和促谈,从根本上否定了美方所有指控的根基。
其次,中国跳出了美国预设的战场,选择与更广泛的国际社会站在一起。北京没有在美俄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选择与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声。
中国不仅多次派出特使赴欧洲斡旋,还与巴西发表联合声明,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主动打造了一个不被美国主导、更具包容性的和平平台。
最精彩的,是用事实说话。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一句“如果中国真军援俄罗斯,战局不会是现在这样”,用最朴素的语言,戳破了谎言的泡沫。
更致命的一击是,中方直接亮出一个让西方难以回避的数据:俄罗斯进口的武器零部件和两用设备中,超过60%恰恰来自美西方国家。这一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瞬间让美方的双重标准和虚假指控无所遁形。
结语
归根结底,美国围绕乌克兰问题对中国发动的这场舆论战,不过是其全球战略焦虑与影响力衰退的一种应激反应。
这套从施压、污蔑到构陷的连环策略,不仅未能困住中国,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自身的困境,也凸显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韧性。
中国通过坚守原则与主动作为,不仅成功化解了对方的舆论攻势,更在全球舞台上,提出了一种超越集团对抗、解决复杂国际争端的全新路径。
时间会给出答案。谁是和平的推动者,谁才是冲突的煽动者,历史终将作出最公正的评判。
信息来源:
1.《王毅:中方不参与 不策划战争》2025-09-15 06:36·看看新闻2.《美方称若中国停止对俄支持俄乌冲突“很快就会结束”,外交部回应》2025-09-15 15:52·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