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时常成为国际舆论的热点,各类军事推演和智库分析也不断涌现。
2023年伊始,美国一家知名智库发布了一份引发广泛关注的兵棋推演报告。该报告声称,在设想中的解放军武统行动中,美军胜率竟达92%,这意味着解放军获胜的几率仅为8%。这份报告一经发布,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议。
然而,2023年5月23日,一则来自香港媒体的报道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模拟结果: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在一次南海背景的推演中指出,仅需24枚高超音速导弹即可摧毁一支美军航母编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美国智库的推演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2023年初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兵棋推演,模拟了台海冲突中中美两军可能的对抗情形。推演共进行了24轮,其中美军获胜21次,胜率高达87%。
如果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美军的胜率甚至可上升至92%。也就是说,按照该模型的设定,解放军的胜率仅剩下8%。这一推演的核心假设是美军能够充分发挥其远程打击能力。
具体来说,该推演假定美军可调动150架战略轰炸机,从关岛、日本和韩国的军事基地起飞,在防区外发射超过2200枚反舰导弹,集中攻击解放军的渡海登陆船队,这被美方视为解放军最薄弱的一环。
从本质上讲,这场推演更像是一个预设条件下的应用题,前提是解放军无法进行有效反击,且美军的打击行动全部顺利实施,同时中国不具备对美军基地进行反制的能力。
然而,现实中的战场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攻击演练,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拥有完整国防体系的国家。
就连美国本土的军事专家也对此推演结果表示质疑。军事评论员奥德萨斯就公开表示,这种推演根本缺乏对中国军力的了解,如果按照这种设想进行作战,美军注定会失败。
原因在于,推演忽略了中国军队对美军基地、机场、指挥中心的反击能力,也没有考虑电子战、防空反导系统、区域拒止等体系化作战因素。
归根结底,这种推演更像是一种带有立场和预设的模拟,本质上是服务于战略叙事和军费预算的争取。但与此同时,香港媒体也披露了另一份推演结果,又是怎样的内容呢?
24枚导弹沉一舰队?
2023年5月23日,香港媒体报道了一项由中方研究人员进行的模拟实验,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
据称,通过多次模拟测试,中国科研人员得出结论:24枚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足以摧毁包括“福特”号航母在内的整个美军航母战斗群。
这一结论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不仅因其结果震撼,更因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高超音速导弹并非仅仅是飞行速度快的普通导弹。
《解放军报》曾对高超音速导弹作出明确界定:它是一种能够在临近空间或大气层内以超过5倍音速持续可控飞行,并具备大范围不规则机动能力的导弹。
换言之,它结合了弹道导弹的速度、巡航导弹的灵活性以及极难拦截的突防能力。在202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东风-17、鹰击-21等型号组成的方队正式亮相,正是这类武器的代表。
它们飞行高度低、机动性强、末端突防速度极高,现有防空系统几乎无法有效应对。
再看打击目标,“福特”号是美军最新、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达10万吨,搭载F-35C隐身战机、电磁弹射系统、激光防御武器等顶级装备,单艘造价高达129亿美元。
而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的成本远低于一艘航母,甚至低于舰上几架舰载机的总价值。用几十枚导弹换一艘航母及其整个战斗群,从经济账面上看无疑是极具性价比的。
但这并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考量。高超音速武器带来的更是一种战略威慑力和力量平衡能力,它使得区域拒止成为可能,也让潜在对手在介入地区冲突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当然,模拟终究是模拟,实战中仍存在诸多变量。导弹的命中率、突防成功率、敌方电子干扰与拦截能力等,都会影响最终作战效果。
但可以确定的是,高超音速技术正在重塑海上力量的对比格局。那么,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中美高超音速竞赛
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进展有目共睹,从东风-17到鹰击-21,从陆基发射到空射、舰载型,种类日益丰富,实战部署能力逐步形成。
2025年9月3日,多款高超声速导弹在阅兵式上公开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自信与成熟度。
反观美国,其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之路却充满波折。根据印度《欧亚时报》等媒体2025年4月的报道,美国空军的AGM-183A项目已被叫停,海军的HALO计划也因技术难题被取消,多个项目中途搁浅或严重延期。
美国国会报告也承认,截至2025年初,美军尚未部署任何一款高超音速武器。美媒分析指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包括技术路线反复、预算紧张、试射失败频繁、工业基础薄弱等。
其中,AGM-183A多次试射失败,HALO项目也因无法按时交付而被搁置。美国海军目前只能退而求其次,升级AGM-158C亚音速反舰导弹,但这在高端对抗中显然难以满足需求。
尽管如此,美国依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事科技基础,一旦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完全有可能迅速追赶上来。但就目前而言,中美之间的差距已让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平衡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中国坚持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与部署,本质上是为了遏制战争、防止外部势力干涉,而非追求扩张。这一点与美国的全球打击战略有着本质区别。
解放军胜率8%与24枚导弹摧毁航母编队,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实际上反映了现代战争的两个不同维度:一个是基于传统兵力投送与远程打击的推演模型,另一个则是由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非对称战力革新。
美国智库的推演建立在理想化、单一化的假设基础上,而高超音速武器所代表的,正是打破这些假设的关键变量。中国从不希望战争爆发,也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中国内政。
中国军队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为了不让任何国家将我们逼入绝境。无论是8%还是24枚,这些数字本身并非目的。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备让潜在侵略者望而却步的能力?是否拥有在关键时刻维护和平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正通过科技创新与战略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主要信源
@AM585东南广播——2023年5月26日据港媒报道,中国科研人员以南海环境为作战背景,模拟解放军对抗美军航母战... 展开202504/17来源:环球时报——“不是半路下马就是严重推迟”,美高超音速武器为何连遭严重挫败官宣!中国具备“可对抗滑翔高超声速导弹”能力,解读来了——北青政知新媒体2024-11-07最烧钱的航母:美国“杰拉尔德·福特”号,造价129亿美元——中国青年网2017-04-26如果中美在台海开战,中国胜率有多高,能打得比俄罗斯好吗?——大白话瞰世界2023-09-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