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2022年俄罗斯入侵说起。2月24日,俄罗斯大军压境,很快就占了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大片地。9月30日,俄罗斯宣布吞并那四个州,外加克里米亚(2014年就占了)。
公投是仓促搞的,国际观察员都没去,联合国大会143国投反对票,美国、欧盟、北约全线谴责,说这是违法的,违反联合国宪章。
欧盟议会通过决议,重申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这种吞并无效,西方不会承认。北约秘书长在布鲁塞尔说,盟国会给防御援助,但不直接卷入。
从那以后,西方的立场就定调了:不承认俄罗斯的新版图,继续制裁俄罗斯经济和个人,援助乌克兰自卫,但援助有红线。
比如,不给远程导弹打俄罗斯本土,不派部队,不提供进攻性空军支持。2022年底,美国国会批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军援包,包括标枪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
欧洲国家也凑份子,德国给豹2坦克,英国给挑战者坦克。但这些东西主要是防卫用的,帮乌克兰守住现有地盘,而不是帮它大举进攻。
2023年,乌克兰的反攻成了焦点。6月4日,乌克兰从扎波罗热和顿涅茨克方向发起行动,想突破俄罗斯防线,目标是切断连接克里米亚的陆桥。
结果呢?推进有限,只收复了14个小村子,总人口不到5000人。为什么卡壳了?俄罗斯早挖了多层壕沟,布满地雷,还用无人机和滑翔炸弹反击。
乌克兰部队损失大,坦克和装甲车报废几百辆,人伤亡上万。西方援助是来了,但拖拖拉拉。F-16战机承诺了,到2023年底才开始交付一部分。
国会辩论时,有些议员担心援助太多会升级冲突。美国总共给了乌克兰600多亿美元,但好多是旧库存,训练新兵也慢。欧洲仓库弹药告急,运输线还被俄罗斯导弹炸。
沃尔克在2023年8月的访谈里点明了这点,他说西方知道军事上逆转不了俄罗斯的占领,所以劝乌克兰别指望全收复。援助够用,但不全够。
俄罗斯控制的那些地盘面积上万平方公里,实际掌握在手,乌克兰单干不行,得靠西方。可西方顾虑多:怕俄罗斯用核武器,怕经济崩盘,怕中东和亚太事儿分心。
结果,反攻到11月就停了,乌克兰总司令扎卢日内宣布调整策略,转防御。俄罗斯稳住了阵脚,继续蚕食小块地。
这也暴露了西方援助的局限。2023年,援助总额超1000亿美元,但类型不对路。乌克兰缺空军掩护,俄罗斯苏-34轰炸机横行。
西方犹豫给ATACMS导弹,怕打到俄罗斯本土。训练问题也大,新兵用西方装备,得从头学,几个月都赶不上战场。
智库报告说,延迟援助让俄罗斯有时间建防线。说白了,西方支持乌克兰,但不想当主角。沃尔克的话接地气:不承认是原则,不帮忙是现实。
这整个过程,你看出来没?西方从头到尾就是骑墙派。不承认吞并是底线,帮乌克兰打仗是上限。俄罗斯占了地,实际控制稳了,乌克兰收复全境难。
沃尔克的表态像一面镜子,照出西方的双重标准:原则上挺乌克兰,实际中保自己。谈判前景不明,俄罗斯要更多地,乌克兰要安全保障。
特朗普的推手让事儿加速,但乌克兰怕被卖。说到底,这仗打三年多,死了几十万,经济毁了,西方援助花了千亿,却没逆转大局。未来咋样?得看谈判结果,但失地短期回不来。
再深挖挖,为什么西方这么玩?一方面,俄罗斯核大国,北约不想直接对上。2008年格鲁吉亚,2014年克里米亚,西方就没硬刚。
另一方面,全球事儿多,中东乱,台湾紧张,欧洲能源靠俄罗斯气。援助乌克兰是消耗俄罗斯,但2023反攻后,西方觉得乌克兰也耗不住。
智库分析说,西方低估了俄罗斯韧性,高估了乌克兰速度。沃尔克在2024年8月的CEPA文章说,现在得帮乌克兰战略胜利,但得现实点。
从2022吞并到现在,西方行动一致:G7峰会年年谴责,联合国决议堆积,制裁冻了俄罗斯3000亿资产。但军事上,红线多。
2025年特朗普时代,援助可能更条件化,换和平协议。乌克兰地图变了,四州实际俄控,克里米亚早就是。
沃尔克观点影响大,他说西方得有俄罗斯策略,含它到边界内,但不冒险。接地气说,这就像邻居打架,你给一方棍子防身,但不帮他冲进去揍人。怕事儿闹大,烧到自家。
总的看,这立场有逻辑:保原则,避风险。乌克兰得靠谈判要保障,俄罗斯得被压着别再进。但结局呢?
失地难回,停火成主流。沃尔克退休前还活跃,出版报告,监督进程。他的话提醒大家,外交不是黑白,灰色地带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