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八万人,天开始逐渐暗得早了一些。远处轰隆隆的雷声,让闷热的天气更加压抑。
上一次主场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这个月里,申花丢了榜首,还是在一度领先6分的情况下。三个月前的《观察》,标题是“摇摇欲坠”,不少朋友认为是杞人忧天。然而,当伤病潮让球队的惯常的体系分崩离析,当去年一次次在最后时刻救赎的瞬间不再发生,那些许多年不见绝望的时刻还是猝然出现。
没有人想看到这样的场景,但却也不是没有人预见过这样的场景。
但主场终究还是不一样的场景。赛前的气氛还是轻松愉悦的,乐观的球迷们填满了球场,坚信着否极泰来的时刻终于将会到来。
我爸这次是一个人来看球的。往常他都是和朋友同行,以至于我立即回想起了过去2次他自己来八万人的比赛,分别是上赛季最后一个联赛主场,以及本赛季第一回合的京沪大战。
这让我预感不大好。汪海健的神仙角球没有缓解不安,马纳法的刀山球、蒋圣龙的目送则让申花只能拿着一个平局回到更衣室。
熟悉的2-2比分,朋友们都打趣说让我爸赶紧回家。
下半场,徐皓阳站了出来。从他下半场整体稳健出色的发挥来看,这个头球是对他最好的奖赏,也是一次锦上添花。遗憾的是,足球总是不能让我们如愿。
汪海健和徐皓阳承担了很多莫名的恶意批评,一些毫无根据的指控曾随着聊天记录在互联网肆意传播。对于出场时间不稳定、出场时间不固定的球员而言,一些球迷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们状态不好的原因。
这本该是他们证明自己、拯救球队的一场比赛,却最终以一个极不完美的结果收场。
我在现场其实没有看到薛庆浩最后的失误,因为我当时被准备上场的杨泽翔吸引了目光。
当时申花完全失势,让我确实想到了上半赛季与国安的那一场比赛。吴曦下场的时候,我以为会上中卫。而杨泽翔的上场,则是我和身边球迷们在好久之前就在呼吁的事情。
电光火石间,身边的朋友“诶”的一声,然后接着一句怒骂“册那”。等我转过神来,球已经在球网里了。
丢球后,我的心情一度很平静,但李可的受伤和坚持让我很久以来第一次在八万人情绪爆发了。一个显然失去了几乎所有运动能力的球员,却站在了阵型最核心的位置上一瘸一拐地坚持,是一个残酷到有些可笑的场景。
我们其实见过很多次中后场球员在换人名额用完后受伤无法坚持的场景,却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球员被要求在中场必争之地坚持。
斯卢茨基在赛后说他感觉“想死”——说实话,在最后时刻他做出这个让李可站在后腰的决定时,我相信很多球迷跟我的心情也是“想死”。
一直听说人在极度气愤的时候甚至会想笑,而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才觉得可笑。
当晚,我在微博讨论了很多简单的、基础的常识问题,却落得了一个被几位关注了我几年的朋友拉黑的下场。我突然意识到,有些时候大家不讲逻辑,不讲事实,只是想要一些情绪罢了。
但情绪本不该是我们互相提供的,而应该是上场的球队提供的。我们买了球票,买了球衣,买了腰包和帽子。没人从我这里去买过任何一样东西,我也无法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
但球队没有,所以球迷很无助。
迢迢长路,匆匆一梦。
⬇️在各个平台关注我们,获得持续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