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在明心态非常急切,这一次他派遣韩国外长访华打破了什么惯例?李在明又希望中方答应什么要求?
打破外交惯例
9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宣布,应王毅外长邀请,韩国外长赵显将于9月17日访华。这一消息引发韩国舆论震动,因为按照外交惯例,2024年5月韩国前任外长赵兑烈访华后,中方未进行回访,韩方本应遵循“对等原则”等待中方行动。
但李在明政府却打破常规,主动派遣新任外长访华,这种罕见的外交操作背后,折射出韩国在多重压力下的战略焦虑。
韩国媒体普遍认为,赵显此次访华“不同寻常”。根据外交对等原则,当一国部长级官员访问另一国后,通常由对方在合理时间内进行回访。
2024年5月赵兑烈访华后,中方因国内事务繁忙等原因未及时安排王毅外长回访,这种情况在国际关系中虽非绝对禁忌,但确实为后续互动埋下了微妙的压力。
李在明政府选择在此时主动打破惯例,首先是出于对时间窗口的紧迫感。10月底韩国将在庆州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韩国继2005年后再次主办这一重要国际活动。
按照APEC议程,东道国需在会议前数月确定各成员领导人出席情况,以便安排双边会晤和多边协商。然而截至9月中旬,中方对是否出席峰会仍未给出明确答复,这让韩国政府陷入被动。
这种务实风格恰好为李在明政府提供了打破惯例的理由——韩联社援引官方解释称,考虑到赵显履新不久,两国外长互访“不必拘泥于先后顺序”。
APEC峰会筹备的最后冲刺
赵显访华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中方确认出席10月底的APEC峰会。自李在明上任以来,韩国已多次通过外交渠道邀请中方最高层与会,但始终未获明确回应。
这种不确定性对韩国的峰会筹备工作造成实质性影响:APEC领导人会议的日程安排、安保部署等均需以各国领导人出席情况为基础;中方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经济体和APEC重要成员,其缺席可能削弱峰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韩国政府对中方出席峰会的期待,源于多重战略考量。从经济层面看,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韩中作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均面临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
2025年7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金正官访美期间,与美方就半导体、汽车等领域关税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在此背景下,韩国迫切希望借助APEC平台,推动中韩在应对贸易壁垒、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达成共识。
从外交层面看,韩国试图通过APEC峰会展现其作为“中等强国”的领导力。李在明政府提出“中道实用主义”外交战略,主张在韩美同盟与对华关系之间寻求平衡。
若能促成中美俄等大国领导人在庆州会晤,韩国可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更关键的角色。据韩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确认出席APEC峰会,并计划在会议期间与中方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这种情况下,中方的态度对韩国的外交布局至关重要。
«——【·韩国困境·】——»
李在明政府的急切心态,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韩国面临的经济困境。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韩国经济对外部市场高度依赖。2025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半导体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韩国出口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贸易逆差累计达237亿美元。在此背景下,韩国迫切需要稳定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200亿美元,占韩国外贸总额的22%。然而,尹锡悦政府时期因配合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政策,导致中韩半导体合作受阻,韩国对华芯片出口同比下降38%。
李在明上任后,虽多次表示要“重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实际行动仍受限于韩美同盟框架。此次赵显访华,预计将重点讨论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半导体产业合作等议题。韩国希望通过扩大对华出口、吸引中国投资,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同时,韩国也在寻求中方支持,共同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2025年5月,在韩国济州举行的APEC贸易部长会议上,中方明确表示愿与各方加强沟通协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种表态为韩国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想象空间。
然而,韩国的经济诉求与外交政策存在内在矛盾。李在明政府在强化韩美同盟的同时,又试图深化对华合作,这种“双线作战”策略面临现实挑战。
结语
赵显此次访华,是李在明政府在多重压力下的一次战略赌博。韩国试图通过打破外交惯例,换取中方对APEC峰会的支持,进而缓解经济困境、提升国际地位。
然而,这种“急切”的外交姿态背后,隐藏着韩国在中美博弈中的脆弱性。 对于中方而言,如何回应韩国的诉求,需要综合考量地区安全、经贸利益等多重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