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贬低我妈40年,我爸病重住院,她掏出一份亲子鉴定,我爸傻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刺鼻,我爸躺在病床上,半身不遂却意识清醒。

我妈从包里掏出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双手微微颤抖。

她平静地开口:"有件事,我藏了四十年。"

我爸艰难地转过头,眼神里有一丝不屑:"你个农村妇女,能有什么事瞒着我?"

我妈慢慢打开信封,抽出一张纸:"这是儿子的亲子鉴定报告。"

病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我爸的脸色从苍白变成青紫,嘴唇哆嗦着发不出声音。

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突然响起,护士冲了进来。

我站在门口,双腿发软,那个下午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个家。

而这一切的开始,要从四十年前说起……

1

大年三十,我们家的年夜饭和往年一样,在压抑的气氛中进行着。

我妈在厨房忙活了一下午,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糖醋排骨、红烧鲤鱼、白切鸡、清炒时蔬,每一道菜都是精心准备的。

她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我爸坐在主位上,筷子刚夹起一块排骨,就皱起了眉头:

"这糖醋排骨怎么这么甜?你做了这么多年饭,还是改不了农村人的口味。"

我妈低着头,小声说道:"我下次少放点糖。"

我爸冷哼一声:"下次?都做了四十年了,还下次,你看看人家老王的媳妇,同样是家庭主妇,人家做的菜那才叫上得了台面。"

妹妹忍不住开口:"爸,妈做的菜挺好吃的。"

我爸瞪了她一眼:"你懂什么?从小跟着你妈,品味也被带偏了。"

饭桌上又陷入了沉默,只有筷子碰撞瓷碗的声音,还有电视里春晚主持人欢快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看着我妈,她还是那副逆来顺受的样子,安静地给大家夹菜,往我爸碗里添饭。

63岁的她,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深深浅浅,双手因为常年做家务变得粗糙。

这样的场景,从我记事起就在不断重复。

我叫赵明,今年38岁,在一家普通的公司做会计。

要说起我爸妈的故事,得从1986年说起。

那年,我爸赵书宏26岁,是市里钢铁厂的技术骨干。

他中专毕业,在那个年代算是知识分子,又是城里人,条件相当不错,厂里不少姑娘都对他有意思。

我妈周萱那年24岁,是从农村来城里投奔表姐的。

她表姐在钢铁厂食堂工作,就带她去食堂帮忙。

据我妈后来跟我说,她第一次见我爸是在食堂打饭的时候。

我爸端着饭盒,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看到我妈,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了一个微笑。

我妈长得不算特别漂亮,但是有一种江南女子的温婉。

皮肤白皙,眉眼清秀,说话声音很轻很柔。

我爸开始每天都去食堂吃饭,每次都找我妈打饭。

慢慢地,他开始约我妈出去看电影,去公园散步。

我妈一开始是拒绝的,她说:"我一个农村姑娘,配不上你这样的城里人。"

我爸当时信誓旦旦地说:"什么城里人农村人的,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

1987年春天,他们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就在厂里的招待所办了几桌。

我爸的同事们都说他娶了个贤惠的好媳妇。

婚后,他们搬进了厂里分配的筒子楼,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公用厨房和厕所。

我妈很知足,把那个小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

刚结婚那会儿,我爸对我妈还算不错。

下班会带点水果回来,偶尔还会陪她去百货商店逛逛。

我妈也很努力地学习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学做城里的菜,学说普通话。

我出生后,家里的气氛开始慢慢变了。

起因是我爸的一个同事来家里做客。

那个同事的媳妇是市里人,在百货商店当售货员,打扮得很时髦。

她一进门就开始评头论足:

"哎呀,书宏,你们家这装修也太简单了吧。"

"秀芬,你怎么还穿这种花布衫啊,现在都流行的确良了。"

"这孩子长得不太像书宏啊,倒是有点像秀芬娘家人。"

我妈陪着笑脸,给他们倒茶倒水,我爸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客人走后,我爸第一次对我妈发了火:

"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打扮得体面一点?穿得跟个农村大妈似的,丢我的脸!"



我妈愣住了:"我……我不是为了省钱吗?孩子刚出生,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我爸摔门而出:"省钱省钱,你就知道省钱!人家都说我娶了个土包子!"

那天晚上,我妈抱着我偷偷哭了很久。

从那以后,我爸对我妈的态度就开始变了。

他开始嫌弃我妈的农村口音,嫌弃她不会打扮,嫌弃她没文化。

1990年,厂里分新房,我们搬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楼房。

本来是件高兴的事,但我爸请同事来暖房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说:

"这房子是凭我的技术职称分的,要不然就凭她一个农村妇女,这辈子都住不上楼房。"

我妈端着菜从厨房出来,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但还是露出了笑容:"是啊,多亏了书宏。"

客人们都觉得尴尬,纷纷打圆场。

但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赵书宏看不起他的农村媳妇。

1993年,我妈又怀孕了。

我爸很高兴,逢人就说:"这次一定还是个儿子。"

那个年代虽然已经开始计划生育,但很多人还是想要两个孩子。

我爸更是传统,觉得有儿有女才算圆满。

我妈怀孕期间,我爸对她的态度稍微好了一些。

会买些营养品回来,也会提醒她注意休息。

我妈很珍惜这段时光,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肚子里的孩子。

1994年春天,妹妹出生了。

当护士告诉我爸是个女儿时,他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他看都没看孩子一眼,转身就走了。

我妈躺在病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旁边床位的产妇安慰她:

"现在不是旧社会了,生男生女都一样。"

我妈抹着眼泪:"他不是这么想的。"

果然,我爸三天后才来医院,他冷冷地说:

"既然生了就养着吧,不过别想我像别人家那样,给孩子办满月酒了,丢不起这个人。"

出院回家后,我爸对我妈的态度更差了。

他开始频繁地在外面喝酒,回来就数落我妈:

"都是你家基因不好,生不出儿子。"

"我们厂老张,人家媳妇一口气生了两个儿子。"

"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早就不要你了。"

我妈默默地忍受着,一边照顾刚出生的妹妹,一边还要照顾我。

那时候我才六岁,但已经懂事了,我经常看到我妈背着我们偷偷抹眼泪。

有一次,我问她:"妈,你为什么不反驳爸爸?"

她摸着我的头:"明明,有些事你还小,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2

1997年,钢铁厂效益不好,开始裁员。

我爸因为是技术骨干,保住了工作,但工资少了很多。

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我要上学,妹妹要吃奶粉,每个月的开销都很紧张。

我妈提出想去菜市场卖菜补贴家用,我爸勃然大怒:

"你想让全厂的人都知道,赵书宏的老婆要去卖菜?我的脸往哪搁?"

我妈小声说:"那我去给人家做钟点工,打扫卫生什么的。"

我爸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不行!我赵书宏还没落魄到要老婆出去打工的地步!"

就这样,我妈的所有赚钱想法都被我爸否决了。

但她没有放弃,开始偷偷地给人家做手工活。

她会织毛衣、做鞋垫、绣十字绣,趁我爸不在家的时候做,赚的钱都攒起来给我和妹妹买学习用品。

1999年,我考上了市重点中学,我爸很得意,到处跟人说:

"我儿子随我,脑子好使。"

报名那天要交800块钱的学费,我爸翻遍了家里也凑不够。

最后还是我妈从她的私房钱里拿出来的。

我爸拿着钱,脸色很难看:"你哪来的钱?"



我妈说:"平时省吃俭用攒的。"

我爸冷笑:"就你那点本事,能攒出800块?是不是背着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我妈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书宏,你怎么能这么说我?"

我爸摔门而去,那天晚上,他喝得烂醉,回来就砸东西。

我和妹妹吓得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

第二天,我妈照常起来做早饭,脸上还带着昨晚哭肿的痕迹。

她给我装好便当,轻声说:"明明,好好读书。"

2000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我妈说她表姐生病了,要去省城看她,要去三天。

我爸正好那几天要出差,就没多想,挥挥手让她去了。

我妈走的时候,给我和妹妹留了很多吃的,千叮咛万嘱咐要照顾好妹妹。

三天后,她回来了,神情有些憔悴,但眼神里有一种我看不懂的东西。

从那以后,她每年都会去一次省城,每次都是三天。

我爸从来不问,他觉得农村亲戚没什么好来往的,去就去吧。

2003年,我考上了大学,我爸很骄傲,逢人就说:

"我儿子考上一本了,将来肯定有出息。"

大学学费要8000块,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我爸东拼西凑,还差3000。

那天晚上,我听到爸妈在房间里争吵。

我爸说:"实在不行,让他去读个专科算了。"

我妈第一次提高了声音:"不行!明明好不容易考上的,必须去读!"

我爸愣住了,他没想到一向逆来顺受的我妈会这么坚决。

第二天,我妈出门了一趟,晚上回来的时候,带回了3000块钱。

我爸追问钱的来源,我妈只说是跟表姐借的。

我爸半信半疑,但为了我的学费,也就没再追究。

后来我才知道,那3000块钱,是我妈去给一个有钱人家当保姆,预支了半年的工资。

2010年,我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准备结婚了。

我的未婚妻王琳是我的大学同学,家里是做生意的,条件不错。

第一次带她回家,我爸就热情得不得了,又是买水果又是做大餐。

但在饭桌上,他又开始了他的老毛病。

他对王琳说:"王琳啊,我们明明随我,人品好,能力强,他妈就是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你别见怪。"

王琳尴尬地笑了笑:"阿姨人很好的。"

我妈在厨房里忙碌,装作没听见。

订婚的时候,王琳家提出要20万彩礼。

这在2010年算是不少了,我爸一听就炸了:"20万?抢钱呢?"

谈判陷入了僵局,王琳家觉得我爸太抠门,我爸觉得对方狮子大开口。

关键时刻,我妈站了出来,她对亲家说:"20万就20万,我们出。"

所有人都惊呆了,我爸更是瞪大了眼睛:"你疯了?我们哪有20万?"

我妈平静地说:"我有办法。"

一个星期后,她真的拿出了20万。

我爸追问了很久,我妈只说是这些年攒的,加上跟亲戚朋友借的。

我爸虽然怀疑,但婚事要紧,也就没有深究。

婚礼那天,我爸又在亲家面前贬低我妈:

"她就是个家庭主妇,没见过世面,有什么做得不周到的地方,你们多包涵。"

亲家客气地说:"哪里哪里,亲家母很贤惠。"

我看着我妈,她还是那副温和的笑容,但我发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2012年,妹妹大学毕业,在一所小学当老师。

她谈了个男朋友,是同事,人很老实。

第一次带回家,我爸就不满意:"一个小学老师,能有什么出息?"

妹妹说:"爸,我喜欢他,他对我好就行。"

我爸冷笑:"对你好?对你好能当饭吃?你看看你哥,找的媳妇家里是做生意的,你呢?找个穷教师。"

妹妹的男朋友坐在那里,脸涨得通红,我妈赶紧打圆场:

"孩子们的事,让他们自己决定吧。"

我爸瞪了她一眼:"你懂什么?就是因为你没见识,女儿才会这么没出息。"

妹妹忍不住了:"爸,你能不能别总是贬低妈?妈这些年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你看不见吗?"

我爸一拍桌子:"我贬低她?我说的不是事实?她一个农村妇女,要不是嫁给我,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妹妹的男朋友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告辞,妹妹追了出去。

那天晚上,妹妹哭着对我说:

"哥,我真的受不了了,妈这么好的人,凭什么要受这样的气?"

我抱着妹妹,心里也很难受,但我能做什么呢?我试过劝我爸,但他总是说:

"我说的都是实话,有什么错?"

2013年,妹妹不顾我爸的反对,嫁给了那个小学老师,婚礼很简单,我爸全程黑着脸。

在婚礼上,他又对亲家说:"我这个女儿随她妈,没什么大出息。"

妹妹的公公婆婆都是知识分子,听了这话很不舒服,但看在妹妹的面子上,没有发作。

2015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妈很高兴,主动要求来帮我们带孩子。她搬到我家,每天起早贪黑,照顾孩子,做饭洗衣,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王琳很感激,经常买东西给我妈,但每次我爸来我家,还是改不了他的毛病。

他会说:"这孩子长得像王琳,还好没随你妈那边。"

或者:"你妈做的菜就是上不了台面,你们将就着吃吧。"

有一次,王琳实在忍不住了,私下对我说:

"你爸怎么能这样对阿姨?阿姨多好的人啊。"

我苦笑:"他一直都这样,改不了了。"

2017年,我妈突然说要回老家一趟。

我问她什么事,她说村里的老房子要拆迁,需要回去办手续。

她走了一个星期,回来的时候,带回了30万的拆迁款。

我爸眼睛都亮了:"30万?你们村那破房子能值30万?"

我妈说:"现在搞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高了。"

我爸一把抢过存折:"这钱我来管。"

我妈没有反对,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但我注意到,她悄悄留了一张银行卡。

2018年开始,我爸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先是高血压,然后是糖尿病,医生说是常年喝酒,生活不规律造成的,需要按时吃药,控制饮食。

我妈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清淡的菜,监督他吃药,我爸一边吃一边抱怨:

"这都什么玩意儿,一点油水都没有。"

我妈耐心地说:"医生说了,要少油少盐。"

我爸不耐烦地挥手:"你懂什么?就知道听医生的。"

2019年,我爸退休了,没了工作,他整天在家里,脾气变得更坏了。

他开始挑剔家里的一切,地板不够亮,窗户不够干净,饭菜不够可口。

我妈默默地一遍遍打扫,一次次重新做饭。



有一天,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爸,妈都60多岁了,你能不能对她好一点?"

我爸瞪着我:"我怎么对她不好了?她吃我的喝我的,我养了她一辈子!"

我想说什么,但被我妈用眼神制止了。

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着。

我爸的身体每况愈下,脾气却越来越暴躁。

我妈依然默默地照顾着他,承受着他的坏脾气。

期间,我妈还是每年去一次省城,我爸也还是不问不管。

2023年国庆节,全家聚在一起吃饭,我爸又开始他的老调重弹:

"你妈做的菜就是不行,都这么多年了,还是农村那一套。"

"要不是我,她现在还在农村种地呢。"

"你们兄妹俩能有今天,都是靠我的基因好。"

妹妹忍不住了:"爸,你够了!妈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你心里没数吗?"

我爸冷笑:"付出?她付出什么了?不就是做做饭,洗洗衣服吗?这是她应该做的!"

妹妹气得眼泪都出来了:"你知道我和哥上学的钱是哪来的吗?你知道妈这些年受了多少委屈吗?"

我爸不屑地说:"钱?还不是我挣的?"

我妈拉住妹妹:"别说了,吃饭吧。"

那顿饭,大家都吃得很压抑。

3

改变这个家庭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那天早上,我妈像往常一样做好早饭。

我爸坐在餐桌前,刚端起粥碗,突然手一抖,碗掉在了地上。

紧接着,他整个人往右边倒去。

我妈吓坏了,赶紧扶住他:"书宏!书宏!你怎么了?"

我爸想说话,但嘴歪着,发不出声音,他的右半边身体完全不能动了。

我妈颤抖着拨打了120,救护车很快就来了,我爸被送进了市中心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是脑梗,需要立即手术。

"手术费用大概要30万,还要看后续恢复情况,可能需要更多。"

我和妹妹都傻了,虽然这些年我们都有工作,但30万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笔巨款。

我妈却很平静:"医生,用最好的治疗方案,钱不是问题。"

她从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这里有50万,不够的话,我还能再想办法。"

我震惊地看着我妈:"妈,你哪来这么多钱?"

我妈轻声说:"这些年攒的,先救你爸要紧。"

手术很成功,但我爸需要在ICU观察。

ICU不能陪护,每天只有半小时的探视时间。

我妈每天都早早地等在ICU门口,探视时间一到,她就进去陪我爸说话。

虽然我爸不能说话,也不能动,但意识是清醒的,他能听见我妈说的每一句话。

"书宏,你要坚强,医生说你恢复得很好。"

"家里都挺好的,你不用担心。"

"明明和小娟都来了,他们都很关心你。"

我爸的眼角有泪水滑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流泪。

一个星期后,我爸转到了普通病房,他能简单地说几个字了,但右半身还是不能动。

我妈24小时陪护,给他擦身,喂饭,按摩,复健,她瘦了一大圈,但从不喊累。

有一天,我爸艰难地说出两个字:"谢...谢..."

我妈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老夫老妻了,说什么谢。"

那一刻,我看到我爸的眼里有复杂的情绪。

有愧疚,有感激,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

转到康复科后,我爸的恢复速度超出了医生的预期。

这完全得益于我妈的精心照料,她每天按照医生的要求,帮我爸做复健训练。

从最简单的握拳开始,到抬手,再到试着站立。

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无数遍,我爸经常因为做不好而发脾气,但我妈总是耐心地鼓励他。

"不着急,慢慢来。"

"今天比昨天好多了。"

"再坚持一下,你一定能站起来的。"

护士们都说:"你妈妈真好,照顾得这么细心。"

我爸听了,表情很复杂。

一个月后,我爸能拄着拐杖走几步了。

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很多脑梗病人要好几个月才能达到这个程度。

出院那天,主治医生特地对我妈说:

"阿姨,您先生能恢复得这么好,您功不可没。"

我爸坐在轮椅上,低着头,一言不发。

回到家,我妈把家里重新布置了一遍,到处都安装了扶手,方便我爸行动。

她还买了各种复健器材,每天监督我爸锻炼。

出院后的我爸,变得有些反常。

他不再挑剔我妈做的饭菜,反而经常说:"味道不错。"

他不再嫌弃我妈的穿着,有时还会说:"这件衣服挺好看的。"

最让我们吃惊的是,有一天,他对来访的老同事说:

"我老婆这些年不容易,照顾家里照顾得很好。"

老同事都愣住了,这还是那个总是贬低老婆的赵书宏吗?

我妈也察觉到了他的变化,但她没说什么,依然像从前一样照顾他。

后来,我爸说最近总觉得头晕,要求再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脑血管还有几处狭窄,医生建议住院观察,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住进病房后,我爸的情绪很低落,他经常望着窗外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妈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他,但我发现她最近总是心不在焉。

有好几次,我看到她偷偷抹眼泪。

8月15日,医生会诊后决定,暂时保守治疗,观察一周再决定是否手术。

这天下午,病房里只有我爸和我妈两个人,我刚好来送饭,在门口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我爸说:"秀芬,如果这次我真的不行了,有些话我必须说。"

我妈急忙打断他:"别胡说,医生说了,你恢复得很好。"

我爸摇摇头:"我知道自己的身体,秀芬,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离开我?"

我妈沉默了。

我爸继续说:"我对你那么差,处处贬低你,你为什么还要忍受?就因为孩子?"

我妈轻声说:"书宏,有些事,说出来对谁都不好。"

我爸突然激动起来:"我必须知道真相!这些年,这个疑问一直折磨着我!"

就在这时,我妈从包里拿出了那个改变一切的牛皮纸信封。

我妈慢慢打开信封,抽出一份文件:"这是三年前做的亲子鉴定报告。"

我爸的手抖得厉害,他接过报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