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原本的“小米16”直接跳过,改叫“小米17”,摆明了要跟苹果iPhone17系列“针尖对麦芒”。
这事儿看着有点搞笑,但背后是小米对高端市场的野心:既然要对标,连名字都得对齐,算是把“硬刚”态度拉满了。
其实小米喊“对标苹果”不是一天两天了。毕竟全球手机销量它排第三,仅次于三星、苹果,但均价才1000块出头,靠性价比打天下。
可要想真正对标苹果,必须提高高端机占比。从小米13开始,它就反复强调“对标苹果”,这次改名不过是把决心再亮一次。
不过数据不会骗人。2025年上半年高端机市场(600美元以上),苹果独占62%,小米才5%,排第四。但55%的增长率挺吓人——说明它正在快速抢占份额。
不止手机,小米汽车也在“对标”特斯拉。去年SU7对标Model 3,成了纯电轿车里唯一干掉Model 3的车型;今年YU7又盯上Model Y——后者月销六七万,是纯电SUV的“顶流”。小米产能有限,YU7现在追不上,但雷军放话“产能上来不是没可能”。
空调领域,小米也要对标格力。现在小米空调排第三,离格力就差一步。雷军这两年确实忙得团团转:手机对标苹果,汽车硬刚特斯拉,空调追赶格力,三大业务线都盯着行业老大。
有人说,小米要是真把这些对标都实现了,那可不得了——手机、汽车都是全球性产品,影响力直接拉满,说不定真能成中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话说回来,对标容易,真正超越难。苹果、特斯拉、格力哪个不是硬骨头?小米得在技术、品牌、服务上全面发力,才能把“对标”变成“超越”。
现在看,小米的“对标”策略已经初见成效,高端机在涨,汽车在冲,空调在追。但最终能不能成,还得看它能不能解决产能、技术、生态这些关键问题。毕竟,口号喊得再响,也得靠实力说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