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
编辑I
前言
你有没有在咖啡厅遇到过特别贴心的服务员?会记得你爱喝的咖啡甜度,会跟你聊两句天?
可如果告诉你,那个对你笑、给你递饮品的 “机器服务生”,其实是由卧床病患控制的,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知道这个消息后,你会不会像我一样,突然鼻子一酸?
奇特咖啡馆
在东京日本桥的街角,有家叫 DAWN ver.β的咖啡厅,光看表面特别“未来”:迎宾的是机器人,点餐的是机器人,连陪你唠嗑的都是迷你机器人。
可你凑过去看机器人胸口的铭牌,或者跟它多说两句话就会发现,这里没有冰冷的 AI,只有一个个想 “走出房间” 的真人。
他们有的是渐冻症患者,连抬手都难;有的因肌肉萎缩常年卧床;还有的妈妈要照顾身障孩子,只能守着家里的屏幕。
但靠着 OryLab 公司的 OriHime 机器人,他们的眼睛成了机器人的摄像头,他们的声音成了机器人的喇叭,隔着千里,也能给你冲一杯热拿铁,跟你聊两句京都的猫。
你能想象吗?那个给你手冲咖啡的 “机器人”,可能正躺在北海道的病床上,对着屏幕仔细调整机器人的关节,选豆、研磨、注水,每一步都不敢马虎,因为这杯咖啡,是他跟世界对话的方式。
还有那个陪你聊天的迷你机器人,背后是位曾在东京当上班族的女士,后来得了罕见病,身体渐渐不受控制,可通过屏幕,她能跟你聊起旅行时见过的海,聊起自己城市的樱花,语气里全是对生活的热爱。
有位博主跟她聊了一下午,最后说:“我以为是我在陪她,结果是她治愈了我,原来‘被需要’这件事,不分谁身体更健康。”
最让我动容的,是这些 “机器人背后的人” 有多珍惜这份 “工作”。住在北海道旭川的迎宾员,会用简笔画给客人画小礼物,被夸奖了会像孩子一样开心。
京都的 “wasabi”,聊天时要是家里猫跳上桌子打断,会赶紧让机器人把菜单换成猫猫照片,怕客人觉得被冷落。
他们不是在 “扮演机器人”,是在借着这具 “机械身体”,重新找回被需要的感觉,就像患肌肉萎缩症的桑原章太说的:“能帮到别人,能感觉自己被需要,这比什么都鼓舞人。”
你知道这家咖啡厅为什么存在吗?不是为了赶 “机器人潮流”,而是为了一个关于 “身体与自由” 的约定。
创始人吉藤健太郎从小就孤独,五年级住院长达两周,躺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时,他就想:“要是我能有两具身体就好了,一个躺着,一个能出去交朋友。”
后来他遇到了好友番田勇太,番田 4 岁时颈椎受伤,瘫痪了 20 多年,每天都被人说 “今天别乱动,明天才能多活一会儿”。
吉藤没把他当 “病人”,反而 “吐槽”:“你是我助理,至少得给我煮杯咖啡吧?” 番田笑着回:“那你得先给我造个能煮咖啡的身体啊。”
就这么一句玩笑,成了他们的执念。2012 年他们一起成立工作室,要做能让行动不便的人 “出门” 的机器人。
可 2017 年,番田走了,才 28 岁,连他们设计的 “大织姬” 机器人都没见到。吉藤没放弃,2018 年终于做出了能让渐冻症患者用眼神控制的机器人,还开了这家咖啡厅。
更棒的是,这里的 “员工” 还会被 “挖角”!
因为机器人能远程登录,要是有公司看中某个 “飞行员”,他只要点开程序,就能瞬间 “传送” 到新岗位。你看,多酷?对他们来说,被挖角不是 “跳槽”,是 “世界又多了一个需要我的地方”。
可反观我们呢?每天抱着手机刷算法推的内容,点外卖时连电话都不想跟骑手打,去咖啡厅也习惯扫码点餐。
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却把自己关在 “便利” 的壳里,忘了跟人聊两句 “今天的风很舒服” 有多暖。而那些被身体困住的人,却在拼尽全力,借着机器的手,去触碰哪怕一点点人间烟火。
心若自由,则处处可去,无所不能,东京那家咖啡厅的机器人,递过来的不只是一杯咖啡,更是一份提醒。
总结
真正的 “未来”,从来不是机器取代人,而是每个灵魂,都能找到跟世界温柔相连的方式不管用手,用眼神,还是用一具小小的机器人。
真正在连接世界的,是背后那些想被需要、想爱与被爱的灵魂,它不管你用手递咖啡,还是用眼神调机器,只要每个灵魂都能找到跟世界说 “我在” 的方式,这样的未来,才够暖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