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静待价值重估:科技赋能与创新转型之路
中药板块估值偏低?科技赋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中药板块沉默背后:老字号正用AI与GLP-1重写估值逻辑
中药老字号沉默中转型:数字化与创新药重塑产业逻辑
![]()
资本市场总是充满戏剧性。一边是创新药板块的风光无限,另一边中药板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中证中药指数年内表现平稳,而港股创新药指数涨幅却超过100%。表面平静之下,中药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数字化转型到创新药研发,从跨界合作到产业链延伸,老字号们以独特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逆袭故事。
数字化技术给中药行业带来全新可能。在达仁堂生产基地,传统炮制工艺与智能传感器结合,老师傅的经验被转化为数据参数,既保留传统精髓又提升效率。国药太极推进的“易行动”计划打通种植、加工、营销全链条,其核心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显著增长,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2.26%,展现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质量管控领域同样进展显著,扬子江药业建立的中药材全程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到车间全程可追溯;白云山中一的智能化丸剂生产线在低光照环境下依靠传感器完成检测包装,产能提升近1.5倍,人工成本降低74%。这些变化印证了国药太极总经理俞敏的观点:“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
创新药研发是中药企业另一条突破路径。中药新药审批曾经长期低迷,2016-2019年间仅有6款新药获批。但2025年前8个月,已有8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审批速度明显提升。华润三九的益气清肺颗粒是典型代表,这款针对呼吸道感染康复期的药物源于张伯礼院士的经典名方,通过“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路径快速获批,成为中药审评改革的标杆案例。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华润三九2024年研发投入达9.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2%;片仔癀有4款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覆盖焦虑障碍、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领域;以岭药业在连花清瘟之后,又有7个创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些进展显示中药创新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临床需求驱动。
![]()
跨界合作为中药企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当年轻人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中药咖啡”时,传统药企已经悄然拓展新市场。达仁堂推出药食同源的草本茶饮和健康零食,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消费场景;与开心麻花合作推出的舞台剧《夏洛特揪心》巧妙融入中医急救知识,让健康科普变得生动有趣。产业链延伸方面,康缘药业收购生物药企中新医药,获得4个临床阶段生物创新药;羚锐制药以7亿元并购银谷制药,进入骨科喷雾剂市场;华润三九与博瑞医药合作开发GLP-1双靶点药物,借助渠道优势切入减肥药市场。这些合作多采用“甩手掌柜”模式,保持创新药企的独立性,通过投资换取权益,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
尽管转型举措不断,资本市场对中药板块仍持谨慎态度。中药创新面临多重挑战:研发周期长,从处方到上市平均需要8-10年;转化路径复杂,经典名方需经过标准化和临床验证双重考验;管理思维差异,传统药企与生物科技团队需要磨合激励机制。但政策环境正在改善,2024年《提升中药质量意见》明确提出要“聚焦重大疾病推创新药”,11款中药新药通过医保谈判快速放量,从上市到进入医保的周期缩短至2年以内。
中医药的现代化转型没有捷径。当片仔癀用肠道菌群研究论证抗癌机制,当达仁堂将区块链技术用于药材溯源,老字号们正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市场的耐心终将获得回报——真正的价值重估,往往始于无声处听惊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