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千帆竞发。
宣城市贯彻落实全省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精神,明确主攻方向——聚焦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优势;精准标注“路线图”——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
长风猎猎,大潮奔涌。
拼创新,宣城拓展一体化发展新维度,勇担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桥头堡”职责使命,挺立“一体化”潮头,融入高质量“朋友圈”。2024年,该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居全省第1位。
航拍宣城。沈彦摄
新维度,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宣城,离上海有多远?
看地理维度——
沪苏湖高铁开通后,宣城市加入长三角“一小时通勤圈”,并入沪苏浙“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沪苏湖宣”发展主轴线的重要节点城市。
宣城,与上海有多“亲”?
探“亲密”程度——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汽通用研发试验中心等平台纳入省对接上海“五个中心”重点平台第一批清单;宣城至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等5个合作事项纳入省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2025重点工作。
沪皖携手打造长三角康养合作示范标杆等4个案例入选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第三批),数量全省第一。
拼创新,宣城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宣城市将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大手笔系统谋划,大力度一体推进。
2025年重点实施项目46个,总投资49.97亿元;其中,43个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总投资8.69亿元的温泉湾度假酒店预计年底封顶。
与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与上海城建学院共建长三角现代康养产业学院,与上海仁济医院、浙大二院等10余家沪苏浙医院共建“医联体”……基地共建、康养出圈,翰泉书院、非遗工坊、星火夜市、山谷村咖等文旅新业态相继开门迎客,名声传开长三角。
9月正是康养好时节。苏州知青康养旅游俱乐部的大巴每逢周末便满载游客而来,“4天3晚”的康养度假让大家幸福感满满。张明宇两次报名才抢到1个名额,“一票难求啊!来了、看了、感受了,真是康养好地方,我还要来!”
眼下,上海(长三角)康养产业推介会正积极筹备中,以期吸引更多优质“康养+”项目落户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
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竹乡画廊。
从黄浦江到水阳江,大江大河,沪宣协同发力——
长三角(宣城)航天科技园新引进航空航天企业2家,广德汽车检测特色小镇新增汽车零部件企业3家,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与郎溪飞马纺织、鼎兴纺织达成产学研深度合作;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皖南分中心落户泾县并加快建设。
从沪苏湖到上海港,海铁联运,沪宣互联互通——
广德汽车检测特色小镇。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1—6月,宣城至上海港集装箱到发量达9400标箱,同比增长180%,服务覆盖全市100余家外贸企业。
长三角地区首趟海铁联运卫浴专列从宣城启航。余庆摄
从上海大都市圈放眼望去,该市“融圈进群”维度在提升,会同无锡市、常州市、湖州市进一步完善苏浙皖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积极谋划共建苏浙皖省际毗邻协同发展区……
新维度,“桥头堡”新平台提质提效
宣城,和长三角关系有多深?
项目接踵而来——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2.2%来自长三角;
招引“真金白银”——2024年来宣投资实际到位资金,86.3%源于长三角;
成果很是抢眼——宣城协同建设G60科创走廊等三项成果,跻身全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今年6月,在2025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上,宣城晒出成绩单:创成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3个、示范园区3个。
拼创新,宣城加速链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资源,抓好重大平台建设,提升平台融入维度,构建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
长合区,乘长风。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以“长三角”命名的产业合区,长三角(宣城)产业合区是长三角唯一的“一市三省”毗邻产业合作区,也是长三角唯一的皖浙产业集聚区、安徽省唯一接轨上海的协同创新合作区,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重点空间单元。
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
肩负“桥头堡”前沿重地重任,长合区不负厚望。今年1—8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投资额近14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投资额98.71亿元;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3个,投资额146.3亿元。
广德片区,钠电产线正以“每分钟50米”的智造速度领跑;宣州片区,数控装备基地实现了从“0到23”的数控机床企业集聚;郎溪片区,“纺织智造”带动亩均税收增长20%……
来自苏州的光电企业鼎为、威灏、诺达佳,“三兄弟”在广德片区一字排开,他们仨不仅抱团落户,建设投产也是你追我赶并肩而行,已围绕工业计算机、液晶显示面板、触摸屏等核心产品构建了产业内循环生态系统。
鼎为光电负责人颜迪君觉得,长合区是干事创业的热土,“区位优势吸引了我们,产业优势引来了我们”,他最期待的还是一体化的前景,深入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
航天园,气象新。
金秋时节,长三角(广德)航天科技产业园内,振中科技(广德)有限公司生产线好繁忙。负责人林海锋介绍,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订单排满啦,上海客户还在催我们增加生产线。”他说,未来将依托企业在上海的资源,打造全国知名的“航天+”生态园。
拼创新,一体化发展维度在拓展。该市牵头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长三角(宣城)光储产业联盟,正加快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
宣城经开区航拍。戴巍摄
拼创新,一体化发展维度在延伸。宣城已开通19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居全省第1位。正推进宣城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提升长三角(宣城)智慧物流产业基地等运营水平……
“创新之问”,宣城用“新”作答,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拓展一体化发展新维度,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展现宣城作为、贡献宣城力量!(刘畅 李菡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