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7年马云说“以后房子像葱一样便宜”时,多少人笑他“站着说话不腰疼”?可现在再看楼市,当初的“胡话”竟一点点照进现实!2026年还没到,房价已经甩出4个“信号”不管你是准备买房、已经买房,还是压根没想过买房,这事儿都跟你息息相关。
第一个信号就够颠覆:保障房直接“破局”,商品房再也不能“一家独大” 。以前普通家庭想在城里安个家,除了咬碎牙买高价商品房,几乎没别的路。开发商就吃准这一点,要么囤着地慢慢盖,要么盖好后捂着不卖,硬生生把房价抬到普通人踮脚都够不着的高度。但今年不一样了,国家直接推出“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制,说白了就是给低收入家庭、刚毕业的大学生、外来打拼的新市民,量身定做“买得起、住得舒心”的房子。
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真格了,除了新建保障房,还直接把开发商卖不出去的库存商品房,简单装修一下改成保障房。就说深圳吧,今年已经收了几个滞销楼盘,改成保障房后,租金比周边商品房便宜一半,首付更是低到只要几万块。这招太绝了!以前房子靠“稀缺性”漫天要价,现在保障房一上场,大家有了更多选择,商品房想再“坐地起价”?门儿都没有!
第二个信号扎心又现实:年轻人不结婚、不买房,房企愁得头发都白了 。过去“结婚必须买房”是铁规矩,2016年全国结婚登记1142.8万对,同年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涨了10%还多,婚房需求妥妥的“房价助推器”。可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直接掉到353.9万对,连十年前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有机构预测2026年全年可能跌破600万对,婚房需求拦腰砍!
为啥年轻人突然“躺平”了?不是不想成家,是真扛不住啊!一套房动辄几百万,首付要掏空父母养老钱,还得背上三十年房贷,每个月工资一到账,先给银行“打工人”。现在的年轻人算得明白:与其被房子套牢一辈子,不如租房过日子,挣多少花多少,周末出去吃顿好的、旅个游,不香吗?“及时行乐”代替了“攒钱买房”,房企没了“刚需接盘”,房价想不跌都难!
第三个信号:“房住不炒”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的教训 。以前大家都觉得“买房最安全”,钱放银行会贬值,买股票怕被套,只有房子是“硬通货”,买了就能涨。可现在呢?“全民炒房”的时代早过去了,不少人把房子挂出去,降价几十万都没人问。有个网友吐槽,2020年高价买的学区房,现在挂牌价比买入时低了50万,挂了6个月,中介带看都没超过5次,“看着房价一天天跌,比炒股亏了还难受”。
以前开发商“只要盖房就能卖”,现在呢?不少楼盘开盘当天只卖出去十几套,有的甚至直接“躺平”不开发了。大家终于醒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想靠买房“一夜暴富”?纯属做梦!
第四个信号:00后、10后“不缺房”,未来没人接盘了 。买房的主力人群,眼看就要换成00后和10后,可这代人的数量,比80后、90后少太多了。2022年全国新出生人口才956万,比2016年的1786万少了近40%,未来能买房的人越来越少。更关键的是,这代年轻人大多“自带房产”,父母早就买好了房,有的甚至能继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房子,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买房的事。
有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00后表示“暂时不需要买房”,因为家里已经有房了。没人买房,开发商盖的房子卖给谁?房价能不跌吗?
其实马云当年能“预言”到今天,不是他有“超能力”,而是看透了楼市的“底层逻辑”——房价不能只靠炒作,最终还是要看需求和民生。过去大家被“买房增值”的想法绑架,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凑钱买房;现在不一样了,房子不再是“人生必需品”,大家更想活得轻松自在。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纠结房价涨不涨,而是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房子。要是刚需自住,只要经济能力够,地段、配套合适就可以入手;要是想靠买房投资,劝你趁早打消念头。毕竟,房子最终要回归“住”的本质,而不是变成套牢普通人的“枷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