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里头,那些个文明就像天上的星星,亮一下就没了,留给咱们一堆猜不透的谜,可就在黄土一层层被揭开的时候,一座睡了1500年的宏伟都城又出来了,全世界都惊呆了,这就是汉魏洛阳城,一座规模上远超同时期罗马城的东方奇迹,它的发现,不光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古代城市是怎么规划的,更是拉开了一个大融合大变革时代的序幕。
这事儿得从洛阳往东15公里的那片大田地说起,一千多年,这地方看着跟普通农田没啥两样,就是偶尔有几个高起来的土包包和一些破墙头,考古学家们凭着感觉和史书里那点线索,从1962年就开始盯着这块地了,司马光不是有句诗嘛,“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话就跟个魔咒似的,让好几代考古人在这儿挖了几十年。
钻探越来越深,泥土一点点剥开,一个叫人想都不敢想的古代都城地图慢慢清楚了,这座汉魏洛阳故城,那规模真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在它最厉害的北魏那会儿,整个城市有宫城、内城、外郭城三层圈着,总面积快到吓人的100平方公里。 这是个啥概念,它有西汉长安城的2.6倍大,比隋唐长安城还大1.5倍,再看看西边的古罗马城,虽然那时候人也多,有上百万,可城市面积估摸着也就20到36平方公里,这座埋在中国黄土下的帝国心脏,面积差不多是古罗马城的3倍。
这座大城的历史还能往前捣到西周,后来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好几个朝代都在这儿建都,当首都的时间加起来有600年,前前后后用了快1500年,咱们今天能看到的,主要是北魏留下的那个大格局。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为了搞汉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下决心把首都从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搬到了洛阳,这个大决定,让洛阳城又辉煌了一把。
孝文帝心里有张大蓝图,就在曹魏、西晋老都城的基础上,把洛阳城大大地扩建改造了一番,考古学家发现,这城市的设计想法特别超前,一条清清楚楚的南北中轴线从头穿到尾,从宫里的正殿太极殿,穿过宫门阊阖门,顺着宽敞的铜驼大街,一直往南边伸过去。 这种“建中立极”的规划想法,把皇权放在了城市最中间的位置,显出了那种至高无上的统治味道,后来隋唐的长安、北宋的东京甚至北京城的布局都受了它的影响,这影响力都跑到了整个东亚。
现在走在遗址公园里,当年的高楼大殿早就成了土,可那些巨大的夯土台子和宽宽的马路印子,还能让你感觉到那种帝都的威严,太极殿,就是皇帝以前办公、搞大典礼的地方,现在用一个大钢棚子罩着保护起来了。 考古挖出来的东西显示,光是宫城的正门阊阖门,宽度就达到了吓人的47米,最近还确定了宫里显阳殿、永巷这些重要房子的位置,那个显阳殿比故宫的乾清宫还大,以前是皇帝请家里人吃饭、见外国使者的地方。
从小细节里,更能看出这城市的繁华和包容,城里不光有整整齐齐的宫殿区、衙门区,还在外郭城规划了“三百二十三坊”的住宅区和好几个大市场。 这就改了以前那种“面朝后市”的老传统,把做买卖的地方跟住人的地方掺和到一块,经济一下子就活了,这儿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上百万人都在这儿,西域来的胡商、东边来的和尚、南边迁过来的大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就在这里碰头、融合,那景象真是从来没有过的。
最能体现这种文化交融和时代特色的,就是城里到处都是的佛寺,北魏那会儿,佛教特别兴盛,洛阳城里庙挨着庙,最有名的就是那个永宁寺。 这座灵太后胡氏下令修的皇家寺院,中间立着一座九层高的木塔,按照《洛阳伽蓝记》里的说法,这座木塔有“九十丈”高,加上塔顶能到“千尺”,一百里外都能远远看见。 现在的学者算了算,它的高度可能真有136.7米,比现在山西应县那个木塔高出一倍多。
真能想象,当年西域来的高僧菩提达摩刚到洛阳,看见这座“金盘炫日,光照云表”的摩天高塔,得有多吃惊,他连着好几天都合着手掌,夸它是“实是神功”。 考古的人在挖永宁寺塔基的时候,发现了特别厚的夯土底子,还有被大火烧过的印子,正好对上了史书里说的那场公元534年,打雷引起的、烧了三个月都不灭的大火。 这座只存在了十几年的传奇建筑,就跟北魏这个朝代一样,虽然短,但是亮得刺眼,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风里。
汉魏洛阳城的考古发现,就像打开了一本封了灰的史书,它不光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规模远超罗马的古代超级大都市,更重要的是,它用实物证明了中华文明在从秦汉帝国到隋唐帝国的那个关键时候,是怎么通过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大融合,生出那么强大的文化创新力和向心力的。 这座睡了1500年的伟大都城,用它宏大的格局、先进的理念和包容的文化,安安静静地讲着那个风起云涌、气象万千的时代,它不只是黄土下面的一片遗址,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壮阔见证。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文物局. (2023-01-06). 追寻文明的足迹⑪|建中立极千年阅一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09-21). 都城形制的影响者: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八).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22-12-29). 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60年成果丰硕. 光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