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岩岛凌晨传回捷报,中方成功完成清场驱离,菲律宾最后大败而归

0
分享至

9月16日凌晨,黄岩岛海域上演惊心动魄一幕:菲律宾船只无视中方多次警告,故意冲撞中方海警船,最终在专业规范的处置下,菲方只能悻悻而归。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表示,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公务船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必要管控措施,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

菲方蓄意冲撞中方海警船导致发生擦碰,责任完全在菲方。中方再次展现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与强大能力。

这事儿发生在9月16日凌晨,天还没亮呢。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的一艘公务船,偷偷摸摸跑到咱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想搞点小动作。



中国海警早就盯着他们了。从菲方船只非法闯入那一刻起,中国海警就多次发出警告,用无线电喊话,要求他们立即离开中国海域。

但菲方船只压根不听劝,继续往里闯。看那架势,是铁了心要挑事。中国海警船只好上前进行管制,没想到菲方船只竟然故意改变航向,朝着中国海警船就撞过来了。

好在咱海警队员操作专业,及时规避,只是发生了轻微擦碰。要不说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处置得妥妥的。



黄岩岛可不是什么争议海域,它自古以来就是咱中国的领土。元朝时期,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对黄岩岛进行天文测量了,这都有历史记载的。

中国政府最早在1935年就已经将黄岩岛列入中国版图,并命名为“斯卡巴洛礁”。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黄岩岛”为标准名称。

从法律依据到历史文献,从开发利用到实际管辖,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那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也普遍认可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和管辖权。

菲律宾非要来插一脚,纯粹是无理取闹。2012年那会儿,菲律宾就曾试图在黄岩岛搞事,结果被中国海警赶走了。这次又想重演历史,结果还是一样。



菲律宾为啥老是来黄岩岛挑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肯定有人撑腰。美国一直在背后煽风点火,想把南海的水搅浑。

美国表面上说什么“航行自由”,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菲律宾来牵制中国发展。时不时给菲律宾点军事援助,派几艘军舰到南海转转,给菲律宾壮胆。

日本也没闲着,跟着美国起哄,想趁机在南海刷存在感。最近日本和菲律宾还搞起了联合军演,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

但菲律宾可能没想明白,自己不过是别人手里的棋子。用得着的时候给点甜头,用不着的时候随时可以抛弃。这种例子历史上太多了。

咱中国海警这次的处置,那叫一个专业规范。从发现菲方船只非法闯入,到多次警告,再到采取必要管控措施,整个流程合法合规。



特别是发生擦碰的时候,中国海警队员操作相当专业,既有效制止了菲方的挑衅行为,又避免了事态升级。这种专业素养,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

中国海警这几年装备更新换代,执法能力大幅提升。新型海警船陆续服役,有的甚至配备了直升机起降平台,海上执法能力今非昔比。

更重要的是,咱中国海警始终秉持和平合作的理念,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这种和平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该硬气的时候绝不含糊。

黄岩岛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的反应很有意思。多数国家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中国的立场,认为中国处理得相当克制。



东盟国家普遍希望南海和平稳定,不愿意看到个别国家挑起事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表示,希望各方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分歧。

就连美国的一些智库专家也认为,菲律宾这次的行动确实过于冒险。有美国学者指出,故意冲撞他国执法船只的行为极其危险,容易引发误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得到这么多国家的理解,说明咱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定力,那真是没得说。面对菲方一次次的挑衅,中国始终保持着克制和理性。



中国坚持通过双边协商解决争端,不愿意让南海问题国际化。这种思路是对的,毕竟邻居之间的事情,关起门来商量最好。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想跟东盟国家一起制定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这样以后在南海就能和睦相处了。

可惜菲律宾老是跟着外部势力瞎起哄,不好好配合磋商。这种行为不仅损害地区稳定,最终受害的还是菲律宾自己。

南海问题说到底,还是得靠合作来解决。中国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这是最务实可行的办法。

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以一起开发南海资源,利益共享。这样大家都得利,何必非要争来争去呢?

中国也在帮助周边国家提高海洋科研和环保能力。比如帮助培训海洋科研人员,共享海洋观测数据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合作,比什么都强。



菲律宾要是聪明的话,就应该跟中国好好合作,而不是跟着外部势力瞎折腾。合作共赢才是硬道理。

黄岩岛这场凌晨对峙,最终以菲方的失败告终。中国海警专业规范的处置,再次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

菲律宾应该认清现实,不要再被外部势力当枪使了。与中国合作共赢,才是符合菲律宾国家利益的正道。中国始终敞开对话的大门,但维护国家主权的底线绝不会动摇。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才播3集,卫视收视率第一!湖南卫视这部剧,又是2025年度黑马

才播3集,卫视收视率第一!湖南卫视这部剧,又是2025年度黑马

娱乐官已上任
2025-09-16 08:34:58
英国富豪闪恋美艳难民,小三神似米兰达可儿!网友一八发现:这俩都是杀猪盘

英国富豪闪恋美艳难民,小三神似米兰达可儿!网友一八发现:这俩都是杀猪盘

悦居英国
2025-09-17 02:55:46
资深总编怒批贾国龙,出事是迟早的事!提及十多年前“握手”傲慢

资深总编怒批贾国龙,出事是迟早的事!提及十多年前“握手”傲慢

明月杂谈
2025-09-16 06:23:24
陈吉宁会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

陈吉宁会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

澎湃新闻
2025-09-16 21:34:28
程青松“好吃”于朦胧和乔任梁!?

程青松“好吃”于朦胧和乔任梁!?

八卦疯叔
2025-09-14 09:40:03
赵今麦居然也穿丝袜了,而且还是油丝 真性感啊

赵今麦居然也穿丝袜了,而且还是油丝 真性感啊

乡野小珥
2025-09-02 17:07:55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杆箱内装了100万现金!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杆箱内装了100万现金!

上观新闻
2025-09-16 10:51:04
程青松朋友圈曝光!刘晓庆力挺他,田海蓉资助他,黄晓明为他庆生

程青松朋友圈曝光!刘晓庆力挺他,田海蓉资助他,黄晓明为他庆生

叨唠
2025-09-16 01:37:15
四人帮被粉碎后,孙玉国被降级转业,李德生: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

四人帮被粉碎后,孙玉国被降级转业,李德生: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

帝哥说史
2025-09-16 06:30:02
万万没想到!50岁“丁克”半辈子的周迅,如今迎来这个结局

万万没想到!50岁“丁克”半辈子的周迅,如今迎来这个结局

粵語经典歌單
2025-09-15 08:37:17
罗永浩事件再升级,21元一个馒头吃不起,于东来被骂“昏招不断”

罗永浩事件再升级,21元一个馒头吃不起,于东来被骂“昏招不断”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6 11:05:29
送别新兵入伍的现场上,妈妈因长得太年轻被错认成姐姐

送别新兵入伍的现场上,妈妈因长得太年轻被错认成姐姐

看晓天下事
2025-09-15 21:54:02
毕尔巴鄂竞技0-2阿森纳,赛后评分:阿森纳2人并列第一

毕尔巴鄂竞技0-2阿森纳,赛后评分:阿森纳2人并列第一

侧身凌空斩
2025-09-17 02:44:06
辉瑞早就知情:mRNA疫苗会攻击男性生殖系统,男婴在子宫时就被侵入睾丸

辉瑞早就知情:mRNA疫苗会攻击男性生殖系统,男婴在子宫时就被侵入睾丸

回旋镖
2025-09-10 13:21:51
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多留意8点!

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糖尿病喝白酒时,多留意8点!

素衣读史
2025-08-28 13:45:54
央视点赞王楚钦的赛后发言,只字不提樊振东,却句句不离樊振东

央视点赞王楚钦的赛后发言,只字不提樊振东,却句句不离樊振东

暖心萌阿菇凉
2025-09-16 06:31:18
“秋老虎”要跑了!冷空气携暴雨大风来江苏“报到”

“秋老虎”要跑了!冷空气携暴雨大风来江苏“报到”

扬子晚报
2025-09-16 22:09:38
那英老公拄拐现身医院 没人陪护司机与他保持距离

那英老公拄拐现身医院 没人陪护司机与他保持距离

可乐谈情感
2025-09-16 09:49:39
张文宏呼吁:60岁后千万别做这几项健康检查,做了可能会害你

张文宏呼吁:60岁后千万别做这几项健康检查,做了可能会害你

霹雳炮
2025-09-11 23:13:49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城市局
2025-09-15 09:13:29
2025-09-17 04:55:00
阿晪美食
阿晪美食
喜欢做菜,享受做菜的过程
617文章数 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歼-20战机首次进行静态展示

头条要闻

女子误触“化骨水”去世:有两个孩子 今年孩子刚成家

头条要闻

女子误触“化骨水”去世:有两个孩子 今年孩子刚成家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扩大服务消费 9部门提出5方面19条举措

科技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教育
时尚
亲子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当孩子放下手机时,说明现实足够美好

纽约时装周:美+好穿,不可错过的4大趋势

亲子要闻

爸爸上班妈妈出门拿快递,孩子一个人在家,结果太吓人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