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演员于朦胧坠楼离世的消息得到工作室证实。警方排除刑事案件后,声明中“涉及公民隐私不予公开”的表述,意外成为各种猜测滋生的温床。
于朦胧还未到头七,所谓的“内幕消息”已经铺天盖地。一场以“追查真相”为名的网络狂欢,迅速演变成了造谣传谣的盛宴。有爆料称,某些热门帖创作者靠此单条收益过万。
当善良被流量绑架,当真相被谣言淹没,谁还在意逝者最后的体面与尊严?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网络生态的畸形,更是人性在利益面前的真实写照。
谣言漩涡扩散,无辜者接连躺枪
于朦胧离世的消息确认后不到24小时,网络上各种猜测和质疑就开始甚嚣尘上。虽然警方明确排除了刑事嫌疑,但工作室声明中未能详述的内容,反而成为了一些网友眼中的“疑点”。
这场悲剧很快演变成了一场“网络猎巫行动”,导演程青松首当其冲成为靶子。尽管他连续发布多条动态表示自己根本不认识于朦胧,甚至晒出聊天记录截图自证清白,网友却依然不买账,甚至质疑他的截图是伪造的。
被逼无奈之下,程青松选择了报警处理。但即便如此,网友们的攻击仍未停止,继续深挖他的过往,发现他曾给多位男博主留言私信,这一发现引发了更多争议和猜测。
随后这场“连坐式”讨伐如野火般蔓延至整个娱乐圈,黄晓明因为四月份曾以程青松北电大学同学身份录制过一条生日祝福视频,而遭到猛烈攻击。
他的社交媒体评论区彻底沦陷,大量网友留言质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甚至直接断言黄晓明“也不简单”。
事实上,黄晓明与程青松的互动仅限于校友情谊和礼节性祝福,平日里并无过多交集。黄晓明在娱乐圈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录制祝福视频可能只是顺手帮个忙的常规操作。
女星宋伊人同样未能幸免,只因为网友扒出她和极光光有过多张合照,以及她之前照片里背景出现的小区和窗户与“现场”相似,她就瞬间成为了网暴对象。
甚至连宋伊人母亲的社交账号也遭到无差别攻击,就因为宋伊人关注了郭俊辰,有些人就跑到郭俊辰账号下喊话,“提防着点对方,别步了于朦胧的后尘”
这种毫无根据的牵连还在继续扩大,演员高泰宇只因和于朦胧合作过《青春抛物线》,就被莫名其妙地卷入漩涡。网友们开始逐帧分析他们以往的互动视频,试图找出所谓的“蛛丝马迹”。
人血馒头盛宴,流量生意的黑暗面
在这场闹剧中,最令人心寒的是许多人打着“为于朦胧发声”的幌子,实际上却在吃人血馒头赚钱搞事。
某知名大V爆料,在某博平台,热门帖子流量收益每条可达数千元,而在某短视频平台和某红书,一条热门内容的收益甚至能过万。在这种巨额“润笔费”的诱惑下,能有几个人保持理性和底线?
这些散布谣言者,犹如过江之鲫,屡禁不绝。他们表面上打着追求真相的旗号,喊着正能量的口号,背后却行着吃人血馒头之实。
更令人发指的是,还有人将矛头直接指向逝者于朦胧,无耻地编造其黄谣。这还是在为离世者讨公道吗?这分明是为了赚取流量,行丧心病狂之实。
尤其在于朦胧的双亲依然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中之际,如此做法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造成二度伤害。
面对这种不良风气,于朦胧的大粉们终于挺身而出,开始坚决打假,并呼吁广大网友不传谣不信谣,一切为于朦胧的发声都要有理有据,不能信口开河
但这些正能量的呼声,在排山倒海的吃人血馒头帖子中,显得如此微弱无力。毕竟,理性声音往往比不过那些刻意制造对立的煽动性内容。
平台方的处置力度也引发质疑,虽然数据显示已经处置了1300多条违规视频,但新的谣言仍在不断产生。这种“删不胜删”的局面,让人不禁思考:平台是否应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有业内人士指出,某些平台算法实际上变相鼓励了这种内容的产生。因为争议性内容往往能带来更多互动,从而获得更多推荐,形成恶性循环。
真相迷失迷雾,理性声音何处寻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虽然平台处置了1300多条违规视频,但网友心中的疑团并未真正解开。不少人认为,光删评没用,关键得把案件细节说清楚。
甚至一些圈内人也公开提出了质疑,陈晓东和于朦胧一起参加过综艺《追光吧哥哥》,他不仅发文悼念于朦胧,还提出质疑:“不理解为什么全在删评,没有一个在场的人出来讲话”。
很快,陈晓东的发文被平台删除。演员张国强发文称“善恶有报”,疑似替于朦胧发声,但也很快删文。
导演王照达也站了出来,他发声呼吁大家关注此事,同时表示:“明哲保身的人有很多,仗义执言的人却很少,希望大家不要遇到事情都很冷漠,因为说不准厄运哪天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事实上,于朦胧事件已经有了官方结论,已经明确排除刑事嫌疑,“具体案情因涉及公民隐私不予公开”。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营销号和账号追着不放,恶意揣测无所不用其极呢?
答案很简单:在流量生意面前,真相与尊严都可以被牺牲。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回顾更早时期的各类明星绯闻,都能看到类似模式:悲剧发生→猜测四起→谣言扩散→无辜牵连→最终被遗忘。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今天你可能是围观者,明天就可能成为被围观的对象。这种网络暴力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无论你是明星还是普通人。
法律专家指出,这种造谣传谣行为实际上已经涉嫌违法。《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但执法的滞后性和取证的困难,让许多造谣者依然逍遥法外,甚至继续从中获利。
黄晓明、宋伊人、高泰宇……下一个被“牵连”的会是谁?或许正如导演王照达所言:“害群之马是少数,多数人只是沉默的大多数”。但当沉默成了谣言的帮凶,谁还能还逝者一个清净?
于朦胧的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在人人都是“侦探”的网络时代,理性与善良更显珍贵。每个网民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一次转发、一条评论,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唯有提升全民网络素养,加强平台监管,加大法律惩处力度,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于朦胧最好的纪念,或许就是让他在另一个世界得到真正的安宁
信息来源:
演员于朦胧被传坠楼,知情人士:等官方消息——澎湃新闻
微博通报于朦胧事件一造谣账号:靠吃“人血馒头”博取眼球;于朦胧好友发文,其原定明日播出节目被替换——大象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