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YJ2九丞 公路气象雨量监测站:守护公路通行安全
公路气象雨量监测站通过集成雨量传感器、温湿度计、风速风向仪、能见度仪及路面状态检测器等多类设备,构建了覆盖降水、温度、湿度、风力、能见度及路面状况的“全要素”监测网络,为公路交通管理提供了精准、实时的气象数据支撑。在沪昆高速某路段的监测中,该站点搭载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分辨率0.1mm)可实时捕捉降水强度变化.
当监测到1小时内降雨量突破30mm(暴雨预警标准)且能见度低于200m时,系统自动触发暴雨预警,并通过5G网络将预警信息推送至交通管理部门平台及沿线电子显示屏,提示“当前1小时降雨量32mm,能见度180m,建议启动暴雨应急预案并限制大型车辆通行”。
在2024年夏季强降雨期间,该站点提前45分钟发布预警,使交通管制响应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60%,有效避免了因暴雨引发的车辆打滑、追尾等事故,保障了公路通行安全。监测站支持多参数耦合分析与风险预警功能。交通管理部门可通过云端平台调取过去1年的气象监测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生成“降水-能见度-路面摩擦系数”关联模型,精准预测极端天气对公路通行的影响。例如,当监测到路面温度低于0℃且降水类型为雨夹雪时.
系统自动生成“路面可能结冰”的预警,并联动融雪剂喷洒装置与限速提示牌。在京哈高速的对比测试中,传统单参数监测设备风险预警准确率仅为70%,而多维度气象监测站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其专利设计的防积水结构,采用高精度雨量筒与自清洁传感器,可有效减少雨水淤积、昆虫附着对测量数据的干扰。在全要素监测的公路适配性上,设备聚焦影响行车安全的核心因子.
数据更具实用价值。降雨量监测针对公路内涝风险优化:采用翻斗式 + 超声波双模传感器,既能精准捕捉小雨(0.1mm 分辨率)判断路面湿滑程度.又能高效监测暴雨(10mm/min 最大量程)预警路面积水,某高速公路监测到 1 小时降雨量达 45mm(超公路排水能力阈值),系统立即推送 “路面积水预警”,交管部门及时封闭应急车道并启用排水泵,避免车辆涉水熄火事故.
路面状态监测直击行车安全关键:通过埋入式传感器实时采集路面温度与湿度,当路面温度低于 0℃且湿度超 80% 时,判定为 “结冰风险”,某山区公路冬季监测到路面温度 - 2℃、湿度 90%,系统 10 分钟内触发预警,养护部门及时撒布融雪剂,路面结冰导致的追尾事故下降 90%。
在道路安全预警的精准性上,设备结合公路场景特性提供分级预警与联动方案。分级预警适配不同风险等级:根据气象参数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将预警分为三级(一级:轻微影响,如小雨导致路面湿滑,提示 “减速慢行”;二级:较大影响,如中雨伴随能见度 500m,提示 “开启雾灯、保持车距”;三级:严重影响,如暴雨伴随能见度 200m 或路面结冰,提示 “封闭部分车道或路段”).
某高速公路遭遇短时强降雨(三级预警),系统同步推送预警至交管部门、路面监控中心及过往车辆导航 APP,15 分钟内完成车道封闭,未发生任何交通事故;特殊路段专项预警:针对桥梁、隧道出入口等易出风险的路段,设备加密监测频次(1 分钟 / 次),当桥梁路面温度比路面低 2℃(易先结冰)时,单独推送 “桥梁结冰预警”,某跨河大桥通过该预警,养护部门提前在桥面铺设防滑垫,结冰天气桥面通行效率提升 40%。
在应急联动的高效性上,设备深度融入公路管理体系。与交通管控系统联动:预警触发后自动推送指令至公路 LED 情报板(如 “前方 5km 暴雨,限速 60km/h”)、可变车道控制系统(如封闭最左侧车道),某山区公路监测到团雾(能见度 300m),情报板 1 分钟内更新提示信息,可变车道系统同步调整车道分配,车辆通行秩序改善,拥堵时长减少 60%.
与养护部门联动:当监测到路面结冰或积雪时,自动推送 “融雪剂撒布 / 除雪作业” 需求至养护车辆调度平台,某高速公路冬季通过该联动,养护车辆响应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15 分钟,路面冰雪清除效率提升 50%;与公众出行服务联动:预警信息实时接入导航软件(如高德、百度地图),向规划途经该路段的用户推送 “天气风险提示”,某省高速公路通过该服务,恶劣天气下用户主动调整出行路线的比例提升 75%,路面交通流量减少 30%,事故率大幅降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