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的“全面国产化”,没了,不是小修小补出岔子,是系统性卡顿,是供应链这条脖颈被掐住的发白发青。
9月的美国政府最新报告,把这场困局摊在台面上。F-35的Block 4升级,本来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时间表,66项核心能力,在2026年前陆续上线。现在的画风完全变了,整体推到2029年,甚至有可能拖到2031年,预算还多花了60多亿美元。对美军来说,这个升级被视作下一代空中优势的“底座”,结果如今动弹不得,谁不焦虑。
盯着项目清单看,除了个别功能在试验场跑起来了,大头还躺在研发和供应链整合里。到2025年9月,进入测试阶段的只有12项,剩下54项不是调不齐料,就是配不上工。进度条像卡住的播放器,按了好多次也不动,场面尴尬。
到底卡在哪,一个词,材料。另一个词,稀土。更细一点,钐、镓、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高纯度精炼物。F-35要装新一代AN/APG-85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玩意儿要用氮化镓元件,它的性能提升寄托在材料上。雷达之外,航电、武器挂载、网络和生存能力,层层都在吃供应链的饭。上游一个环节出差池,下面全线跟着打摆子。
印媒点破了那句大实话,中方掌握稀土与关键材料供应链,并且对相关出口设定了管控措施,第一次对美国最尖端的军工体系形成了“卡脖子”。升级慢不算,连新造的产能也被迫降速。缺口不只出现在战机,导弹、雷达天线、制导系统,这一串都被上游牵着鼻子走。
别忘了,F-35如今是美军和其盟友空军的“绝对主力”。全球交付超过1100架,覆盖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条亚太链条占比接近三成。美国三军手里就攥着600多架,训练、值班、维护,每天都在烧钱。一台系统升级拖两年,后面要改的机队越积越多,维护窗口被越挤越窄,场面一想就头大。
更扎心的对比也摆在桌上,美媒提过,美军在隐形机和新一代战机的技术和量产上已经被解放军压着跑。重型的歼20在空战性能上被拿出来对标F-35,结论很不友好。新服役的歼35系列又把空战指标往上抬了一截,吸收了2010—2020年代的一堆新技术,后发优势显露得很直白。中方多型六代机试飞的消息也不断冒头。把这几块拼图拼在一起,美国推进Block 4的急迫感就不难理解了:想靠一次大改,把现役F-35拉回到一条更高的技术轨道。
纸面上的Block 4很诱人,新雷达AN/APG-85采用氮化镓器件,探测距离和抗干扰指标被大幅拉升。对比现役的AN/APG-81,连媒体都爱拿F-22的APG-77出来比,意思是F-35这套雷达得再上一层楼。升级到位的话,F-35在空战里对上歼20、歼35,至少能立住。不升级,差距还会被继续拉长。
镓的精炼高度集中,中国占全球镓储量的六成多,精炼产量长期占九成。2023年,全球九成的氮化镓芯片产能依赖中国,这条链条没那么快挪得动。钐更要命,导弹制导系统微型电机、机载雷达波导管,背后都离不开它。全球98%的钐供应在中国手里。洛马公司生产F-35,每架要吃掉约23公斤磁体,这一块怎么切割风险,工程师自己都皱眉。
美国不是没挣扎过,政策工具一把抓,国防生产法、国防储备计划都用上了,把镓、锗、钐等35种材料列为战略必需,点名国防承包商要在2027年前完成供应链“去风险”。愿景看着很硬气,落地却处处是坑。本土的芒廷帕斯矿,储量可以,开采成本远高于中国;精炼环节更是短板,全球绝大多数的精炼能力在中国手里。就算硬着头皮把矿挖出来,最终还得绕回亚洲找精炼产线。兜兜转转,钱花了,链条还是不稳。
这事儿追根溯源,还是那场无差别贸易战把格局搅了个底朝天。高关税把全球供应链打成一摊乱麻,中方上了一套对等反制,再加上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招招都落在要害处。美方两次把加征关税往后拖90天,这种姿态,本质就说明谈不拢时,硬扛也站不住。工业链这东西,平时看不见,掉链子时就是雷。
受影响的不只是五角大楼,盟友在采购线上干着急。有人等升级,有人等交付,有人发愁维护。亚太的F-35占比近三成,原本指望这款机型搭起区域空防的骨架,现在节奏被迫下调。
卡脖子为什么刺痛,美方心里很清楚。过去几十年,技术封锁是常用工具,芯片、设备、软件,一层一层做成墙。材料这一头,长期被忽视。等到氮化镓雷达上量、永磁材料规模化,产业链才发现,地缘和成本捆得这么紧。技术、资本、资源,三条腿都得稳,哪一条塌了,整个桌子都要歪。
F-35是“联合战斗机”,原本设定的是多用途,它要兼顾对空、对地、电子战等多领域。战场需求变了,专精化又卷起来了。歼20、歼35把空战针尖更细,态势感知和隐身的叠加更狠。F-35要跟上,不只是把硬件一换了之,还得拉动整套体系的联动。这层复杂度,超出了一般的“型号升级”。
产业侧的阵痛,还会往外传导。材料涨价、工期延宕、承包商现金流紧张,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场景。在企业层面,交付延误很可能压缩研发预算;在军方层面,训练和备战的节奏要做再平衡。战略层面,亚洲盟友也会重新审视手里的牌,采购节奏会更谨慎,风险溢价往上走,都是合乎常识的反应。
这场风波也在提醒我们,硬实力不止是飞机、导弹的参数表,还有矿山、冶炼厂、化学分离车间的夜班灯。看似“脏累苦”的环节,恰恰决定了高科技的上限。把产业链真正做厚做稳,才叫底气。讲到这儿,心里多少有点复杂。一方面看到中国长期投入的价值被现实验证,另一方面也担心全球供应链再度撕裂。军工的博弈,最终还是会落到经济社会的承受力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