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注意到,近期多地密集出台风电项目监管政策,形成“围剿”路条套利的合力。其中,内蒙古、山西、宁夏三地的举措尤为典型,不仅为全国风电行业规范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更释放出“严管路条、回归实业”的明确信号。
01/三地政策加码 封堵路条买卖套利空间
作为全国风电产业核心区,内蒙古的政策动向始终具有风向标意义。截至2024年底,该区域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8599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6.5%,稳居全国首位。
近日,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上网消纳新能源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管理办法》,明确新能源发电项目纳入建设规模后,开发企业需严格按批复方案建设,5年内不得转让项目或股权;仅在同一集团内业务调整确需变更投资主体时,需经盟市能源主管部门审批。
这一监管力度较此前显著升级,此前内蒙古对储能项目仅要求“建设期及建成后2年不得转让”,此次将风电项目锁定期延长至5年,核心目的便是彻底切断短期套利空间,推动当地风电产业从“圈资源”向“重运营”转型。
山西则从“主体一致性”切入划定红线。该省规定,已获得年度开发建设指标的项目,申报单位和运营单位须为同一主体,且在建设期和全容量并网后5年内不得擅自转让。这一要求双管齐下:既避免企业通过“申报与运营分离”规避监管,又通过5年锁定期防止“并网后短期转手”,确保项目开发与运营的连贯性,从根源减少投机操作。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前“圈而不建”的遗留问题,山西今年已废止21个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达95万千瓦,以“清退”倒逼合规。
宁夏的监管则更侧重“源头遏制”。根据当地风电、光伏项目管理办法,项目单位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权益,且在项目全容量并网前不得转让。相较于内蒙古、山西的“并网后锁定期”,宁夏将监管节点前移至“并网前”,直接杜绝“项目未建成即转手”的乱象,进一步压缩套利空间,确保项目开发的连续性。
事实上,风电路条本身是通过备案并纳入年度建设规模指标的行政许可文件,是项目建设及并网运营的前置要件。尤其在过去国家度电补贴时期,路条不仅是建设许可,更是收益保障,成为稀缺资源。随着行业发展,路条违规交易逐渐滋生,此次三地政策虽侧重点不同,但核心逻辑高度一致:通过明确转让限制、划定监管节点,引导行业回归“重建设、重运营”的本质。
02/隐蔽操作 路条买卖背后的多重危害
路条买卖的操作模式已从早期“直接转手”,演变为更隐蔽的“曲线交易”。
早期,部分掌握地缘关系、行政审批及电网接入资源的企业或个人,会利用非市场化手段获取项目开发资格后高价转手牟利;如今,随着监管加强,更多通过股权代持,表面是股权变更,实则为路条交易、合作开发等方式规避审查,操作隐蔽性大幅提升。
这种乱象对风电行业的危害已渗透到多个层面。
在资源浪费方面,“圈而不建”现象尤为突出。以内蒙古为例,2023-2024年已获批但未开工的风电项目达23个,总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占同期获批总量的18%;山西今年已清退的21个新能源项目中,风电项目占比超六成,规模合计95万千瓦。
在市场生态层面,路条买卖催生大量“投机型空壳公司”。2024年内蒙古新增风电项目申报主体中,成立时间不足1年的企业占比达27%,较2020年上升19个百分点。这类企业既无风机研发能力,也无项目运营经验,仅通过“低价拿路条、高价转让”推高行业成本。
据行业开发人员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透露,有“中间人”经手的风电项目,建设成本平均增加12%,导致具备技术实力的实体企业因成本压力被迫退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更严重的是质量与安全隐患。路条频繁转让导致项目“责任主体模糊”,原申报企业未参与建设,受让企业不熟悉前期勘察数据,易出现设计缺陷。投机企业为快速转手,还会压缩环评、地灾评估等合规流程。
03/
协同破局,助力风电行业健康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路条买卖问题,需监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形成合力,推动治理从“地方试点”向“全国规范”延伸。
对监管部门而言,可参考内蒙古、山西、宁夏的地方经验,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风电项目转让管理办法,明确项目锁定期、转让条件及违规处罚标准,避免地方监管尺度不一。
在执行层面,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实时跟踪项目申报、建设、并网、运营等各环节信息,对“圈而不建”“频繁转让”等异常行为自动预警,提升监管效率。同时,需加大处罚力度,除传统的罚款、取消项目资格外,可引入“行业禁入”机制,对严重违规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限制其3-5年内参与全国新能源项目开发,以高违规成本形成震慑。
对风电企业而言,核心是摒弃“靠路条套利”的短期思维,建立与政策导向匹配的长期发展逻辑。在项目申报阶段,需严格遵循地方要求,提前明确主体责任,避免后期因资质不符或违规操作导致项目停滞;在建设与运营阶段,应聚焦“降本增效”,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加强运维管理提升项目收益,而非依赖路条交易牟利。
路条买卖乱象虽是风电行业快速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但若不及时治理,不仅会浪费宝贵的风能资源、扭曲市场生态,更会延缓“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步伐。如今,内蒙古、山西、宁夏三地的政策加码已释放出明确的监管信号,企业转型、行业自律的共识也在逐步形成。未来,随着多方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风电行业必将摆脱“套利依赖”,回归“技术驱动、效率优先”的发展本质。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周小彦 北极星电力网投稿与新闻线索:chenchen@bjxmail.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