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科走廊里,常有患者攥着治疗单困惑:“隔壁病友每天能做 2 次放疗,我却只能 1 次,难道医生区别对待?”
其实并非医生偏心,放疗效果从不由 “速度” 决定。如同房间消毒,抗药性强的病菌需每日两次用药才能清除,而脆弱家具每日一次即可,多了反而损伤器物。放疗的次数与剂量,全凭患者肿瘤的实际情况制定,快未必优,慢也非劣。
放疗为何不能 “一次性做完”?身体需要修复时间
放疗时,射线如同 “清除部队”,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接触后都会受损。但正常细胞能逐步修复损伤,类似膝盖磕破后可自行愈合。
医生制定的放疗方案,核心是为正常细胞预留修复周期。临床最常见的 “每日一次” 方案,如同 “工作五天、休息两天” 的节奏:白天射线作用于癌细胞,夜晚正常细胞进入修复阶段。这种模式能降低副作用,助力患者顺利完成疗程。
若将放疗总剂量比作 100 口食物,分 20 天每天吃 5 口,肠胃可正常消化;若缩至 10 天每天吃 10 口,不仅会引发不适,还可能损伤肠胃。放疗中出现的口腔溃疡、皮肤发红,正是身体的 “耐受预警”,此时盲目加次数,只会加重负担。
小细胞肺癌为何特殊?或需 “每日两次” 放疗
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生长极快,短时间内便可能增大扩散,如同田间疯长的杂草。针对这类癌症,医生可能采用 “超分割方案”,即每日两次放疗,以密集节奏抑制癌细胞扩散。
但 “每日两次” 对身体耐受度要求高。医生会每日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一旦异常便调整剂量。此前有患者采用该方案时,每次放疗后护士都会询问是否心慌,就是为避免心脏受影响。
医生强调,该方案仅适用于小细胞肺癌这类快速生长的癌症。乳腺癌、肠癌等增殖较慢的癌症,“每日一次” 的常规方案更稳妥,既能保证疗效,又能减少身体损伤,患者切勿盲目效仿他人。
别自行改方案!“走捷径” 可能酿恶果
临床中,部分患者存侥幸心理:“我身体好,多做几次能早点结束。” 但这样的想法往往适得其反。曾有患者将 30 次放疗减至 20 次,不仅肿瘤未控制,还引发放射性肺炎,持续咳嗽影响睡眠,后续治副作用又耗钱耗时,如同炖肉火候过大,肉没熟还焦糊,得不偿失。
实际上,每位患者的方案都是 “个体化定制”:年轻患者耐受度高,可能 “每日一次连续治”;老年患者机能弱,或调整为 “做五休二”;肿瘤位置深则降低单次剂量、增加次数,位置浅则反之。如同选衣服按身材选尺码,放疗方案需契合个人情况,不能照搬。
牢记 3 点,放疗少走弯路
不与他人比次数:不同患者病情、身体状况不同,方案自然有差异。有人 15 次结束,有人需 30 次,并非医生不公,次数多往往是为兼顾疗效与安全。
不适及时沟通:放疗中若出现嗓子疼、皮肤痒,别硬扛。这些是身体的 “适应性反应”,告知医生后,调整方案或用药即可缓解,硬扛会延误处理时机。
不信 “快速疗法”:他人 “每日两次” 效果好,不代表适合自己。小细胞肺癌的方案套用在其他癌症上,如同过量浇水,反而伤身体。
放疗如同培育农作物,需遵循规律才能有好收成。与其急于结束疗程,不如遵医嘱完成每一次治疗 —— 毕竟,彻底控病、恢复健康,远比早几天结束更重要。
若身边有放疗亲友,不妨告诉他们:治疗不必急于求成,稳步推进,才能更好战胜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