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 17刚刚发布,AI芯片、Vision Pro联动、2TB顶配17999元,全球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库克和苹果身上。
没想到还没过一周,小米官宣:小米17系列即将登场,“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雷军、卢伟冰轮番上阵,热度造得很足。
但这届网友早就不是三年前的小米粉了。小米16直接被“跳号”,摇身一变成了小米17。不是技术跨代,是编号跨代。
不是体验追平,是噱头追平。喊“对标iPhone”,看似自信,实则套路。高端梦喊了五年,这次又是一次自我加戏?
“型号追平”,但体验还在原地打转
小米的高端梦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小米10喊“冲击高端”,到今天小米17“正面对标苹果”,雷军的步子一直迈得很大。但编号上的对齐,能和体验对齐吗?
这一次,小米直接把16“跳”过去,硬生生贴上了iPhone 17的节奏。苹果今年玩出新花样,iPhone 17系列“常规+Pro+Pro Max+Air”四款新机,最薄iPhone、AI芯片、顶配2TB,定价最高17999元。
小米也不甘示弱,立马跟进:17 Pro Max也安排上,命名和发布节奏一模一样,连官宣时间都要贴着苹果走。
但说到底,小米还是熟悉的那一套:高通芯片、堆参数、影像升级。你说它不行?它确实不差。你说它真“对标”上了?用户心里其实有数。
苹果敢卖17999元,小米敢吗?雷军当然清楚,一旦价格一接近,用户第一反应必然是“那我为啥不买iPhone?”所以小米高端喊得响,价格还得“低半头”,否则根基不保。
这场赶在苹果后面的发布会,更像是在“蹭气氛”,型号追平了,体验、品牌、认知呢?小米敢喊“对标”,但用户真敢用它“替代”苹果吗?
小米这些年在高端上的努力,数据的确拿得出手。卢伟冰说,过去五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未来五年再投2000亿。堆钱砸技术,谁都看得见。
但用户最在意的,并不是参数表能多好看,而是体验能不能像苹果那样“稳定、顺手、没毛病”。
小米每次发布会都讲“首发骁龙”“至尊版芯片”,但核心供应链还在高通手里,系统还是Android底子,拍照、性能、快充卷得很猛,但生态闭环、软硬一体,始终没追上苹果的门槛。
五年一千亿,换来的是参数焦虑、堆料大战。用户为啥愿意为苹果加钱?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信它不会出岔子。
小米哪怕性价比再高,UI一卡、信号一断、续航一崩,口碑就要翻车。苹果靠生态和体验铸造信任,小米靠数字和话术冲高端,这就是两家之间最大的落差。
雷军说“我们准备好了”。但准备好的,是参数表,还是品牌信任?五年千亿,没能补上这块短板,喊再多“对标”,消费者也不会真把小米当iPhone用。
小米高端喊了五年,始终没成为“首选”
小米的“高端化”口号,从小米10喊到小米17,发布会一场比一场热闹,话题一波接一波。问题是,高端市场的用户,真的把小米当成“第一选择”了吗?
你去问小米旗舰机的用户,十有八九会说:“iPhone太贵了,小米还行。”永远是“备胎”,而不是“心头好”。苹果强大不是因为硬件领先多少,而是品牌力、生态闭环、用户信任感。
用户愿意为品牌多付钱,愿意信任“贵有贵的道理”。小米的高端,靠的是“参数超值”“价格劝退”“堆料实在”,但心底那句话还是:“其实还是想买iPhone。”
小米在品牌调性上也开始摇摆:一边喊极致性价比,一边推出万元Ultra旗舰;一边高调“对标苹果”,一边又要讨好大众,价格不能太高。
结果就是高端用户不信它高端,大众用户也觉得它贵得性价比不足。
雷军高喊“对标”给资本市场听,用户看的还是体验、价格和信任。三样都没补齐,品牌高端路依然最难。
小米17又一次高调“对标”苹果,话题、节奏、命名、发布会全都贴着苹果走。苹果在高端市场已经16年根深蒂固,品牌、生态、体验闭环,用户心智早已锁死。
高端市场,永远是信任和品牌的战争。小米能改名、能堆料、能喊话,但当用户拿着六七千预算进店时,排序依然是:先看苹果,再看华为,最后才考虑小米。
雷军喊得再响,距离真正的高端,还隔着一条最长的路,用户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