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天,以色列持续遭遇来自也门方向的袭击警报:胡塞武装再次动用无人机与导弹对以色列实施打击。
与此同时,一贯在国际事务中挺以的英国、法国和德国不仅未予声援,反而罕见地联合发布强硬表态,要求以色列立即中止加沙军事行动。这种反常现象背后究竟有何玄机?是否意味着内塔尼亚胡正在失去传统盟友的支持?
根据以色列国防部9月14日通报,一架胡塞武装无人机在特拉维夫上空被以军成功拦截,但残骸坠落风险仍迫使该地区启动防空警报系统。
此前一日,胡塞武装宣称发射了“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并称其精准命中预定目标。尽管以色列媒体尚未报道具体伤亡情况,但特拉维夫数百万居民不得不在短时间内紧急进入防空掩体。
与传统巴以冲突不同,胡塞武装具有复杂的地区背景和外部支持网络。其主要基地虽位于也门,但作战范围覆盖红海至阿拉伯海广阔区域,既带有强烈的反以意识形态,也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扩大区域影响力。
军事观察家指出,胡塞武装采用的导弹与无人机混合打击模式,对以色列防空体系构成持续性挑战。尽管“铁穹”防御系统拦截效率突出,但面对高超音速武器与无人机集群的协同攻击,防御成本和作战压力显著增加。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目前暂无直接军事介入计划,而以色列在也门缺乏前沿作战基地,导致其对胡塞武装的反制手段主要依赖情报侦察与远程精确打击。
有战略分析家指出:“胡塞的袭击行动并非孤立战术行为,而是释放明确战略信号——中东安全威胁已突破巴以传统冲突框架。”这种跨区域打击能力,使其在地区博弈中的实际影响力远超其地理疆域与经济规模。
如果说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构成直接威胁,那么西方盟友的态度转变则带来更深层的外交压力。
9月12日,英法德三国史无前例地联合发表声明,敦促以色列立即终止加沙军事行动,强调大规模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已达到不可忽视程度,措辞之严厉被外界解读为变相“最后通牒”。
该声明的特殊意义在于打破了西方在以巴问题上的传统立场格局。此前美国始终是以色列最坚定盟友,而英法德虽偶有批评,但总体仍倾向支持以色列安全诉求。
此次三国联合表态,标志着欧洲核心国家首次对以色列军事决策形成实质性制约。
然而面对“警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现出强硬姿态。据政府内部人士透露,其仍坚持“全面削弱哈马斯”的既定方针,将该组织视为加沙停火谈判受阻的“根本障碍”。
以军高层多次重申,当前军事行动的核心目标是“彻底瓦解哈马斯作战体系”,并保留进一步扩大加沙控制范围的选项。但令内塔尼亚胡始料未及的是,连美国也未给予预期中的强力支持。
9月14日,美国务卿鲁比奥抵达加沙地带,与以色列官员就“围困加沙”和“清除哈马斯”等议题展开磋商。尽管美国表面上仍维持外交与战略支持姿态,但在胡塞袭击事件后,美方既未明确承诺军事干预,也未对胡塞武装采取具体反制措施。
美国的沉默其实早有端倪。当前美国国内对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的政治意愿明显不足,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已消耗大量战略资源,使得中东方向的军事投入空间受限。
更何况胡塞武装背后不仅有伊朗撑腰,还牵涉复杂的地区民族与宗教纠葛。一旦美国对胡塞采取军事行动,极可能引爆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进而导致中东局势全面失控,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正是这种“支持但不介入”的现实考量,决定了美国当前的克制态度。只能说,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后续决策中更需审慎权衡,切勿因误判局势而陷入难以挽回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