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小川,你真的决定了?”陈建国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深深地看着我。
“陈叔,我相信您。”我坚定地点点头,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陈建国沉默了很久,最后苦笑着摇摇头:“你知道吗?当年春节你来我家拜年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和别人不一样。那时候我刚退休半年,门前冷落车马稀,连以前的老下属都不怎么联系了。你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却愿意大过年的来看我这个老头子...”
话说到这里,陈建国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现在王志华主动找我推荐新局长人选,我推荐了你。但是他提了个条件...”
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条件,会不会让我失去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01
2018年腊月二十八,江南的冬天格外寒冷。我坐在市政府办公室里,看着桌上那份被退回来的材料,心情跌到了谷底。
“林小川,你这个材料写得什么玩意?重写!”上午科长张伟把文件摔在我桌上时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被退稿了,眼看着年终考核就要开始,我这个在办公室干了三年的科员,依然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小川,别想太多了,张科长就是这脾气。”同事小李拍拍我的肩膀安慰道。
我勉强笑笑,收拾东西准备下班。走出办公楼,街上已经挂起了红灯笼,年味渐浓,但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在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听到隔壁桌几个老同事在聊天。
“你们知道吗?陈建国陈县长退休了,听说这个春节过得挺凄凉的。”
“哪个陈县长?”
“就是原来下面白石县的那个陈建国啊,当了十五年县长,去年夏天刚退下来。我听我表弟说,以前过年他家门口停的车能排到街口,今年门可罗雀,连个人影都没有。”
“这就是现实啊,人走茶凉。陈建国这人倒是不错,就是不会来事,当年也没给自己留什么后路。”
我默默听着,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个当了十五年县长的人,退休后竟然会这么冷清,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处境。同样是不被重视,同样是门庭冷落,或许我能理解他的心情。
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公寓,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几个同事的对话,一个念头在心中慢慢成形:要不要去看看这位陈县长?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九,我特意早起,跑到超市买了一些本地的特产:桂花糕、咸鸭蛋、还有一瓶好酒。问了几个人,才打听到陈建国住在市里的翰林苑小区。
翰林苑是个老小区,楼房有些年头了,但地段不错。我找到6栋3单元,爬到四楼,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60多岁的女人,头发花白,穿着朴素的毛衣,应该就是陈县长的老伴。
“您好,请问陈建国陈县长在家吗?我是市政府办公室的林小川,想来给您二位拜个早年。”
老太太明显愣了一下,上下打量着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找我老陈?你是...”
“我是市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听说陈县长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一直很敬佩,今天特意来拜访。”
老太太的表情缓和了一些,让开身子:“那你进来吧,老陈在客厅看电视呢。”
客厅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沙发上看新闻,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这就是陈建国,看起来比电视上要苍老一些,但眼神依然很有神。
“老陈,有个小伙子来看你。”老太太说道。
陈建国站起身,仔细看了看我,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小伙子,你是...”
“陈县长您好,我叫林小川,是市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听说您退休了,特意来拜个年。”我把手中的礼品放在茶几上。
陈建国更加疑惑了:“你我似乎没见过面吧?”
“确实没有,但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名字。您在白石县当县长的时候,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我一直很敬佩。”
老人家愣了几秒钟,然后苦笑着摇摇头:“你这孩子,我都退休了,还有什么好敬佩的。快坐,快坐。”
陈建国的老伴给我倒了茶,我这才有机会仔细观察这个家。房子不大,家具也都有些年头,但每样东西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一些字画,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看得出主人是个有文化的人。
“小林,你今年多大了?在办公室做什么工作?”陈建国问道。
“我28岁,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主要负责一些材料起草。”
“哦,搞文字的,那是个技术活。我当年最头疼的就是写材料,总是写不好。”陈建国笑了笑,“你家是本地的吗?”
“是的,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我算是家里第一个考上公务员的。”
陈建国点点头:“不容易,好好干。现在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做事的不多了。”
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让我意外的是,陈建国这个当了十五年县长的人,说话一点架子都没有,很朴实,很亲切。他给我讲了很多基层工作的故事,有苦有甜,有成功也有挫折。
“你知道吗?当县长最难的不是做决策,而是怎么让决策落地。有时候你觉得是对老百姓好的事,下面执行起来就变了味。”陈建国感慨道。
“那您是怎么解决的?”
“多跑,多看,多问。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要到第一线去,听老百姓的真心话。”
聊了一个多小时,我起身告辞。陈建国亲自送我到门口。
“小林,谢谢你今天来看我们老两口。说实话,自从我退休后,很少有人来了。你这份心意,我记住了。”
走出小区,我回头看了看6栋3单元,心里五味杂陈。一个为老百姓干了一辈子实事的好官,退休后竟然会这么冷清。这个社会有时候真的很现实,人走茶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02
过完春节回到单位,我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但那次拜访陈建国的经历,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三月的一个周末,我又买了点东西去看陈建国。这次他们显然没那么意外了,陈建国的老伴王阿姨还特意下厨做了几道菜。
“小林,你这孩子太客气了,以后来就来,别总是带东西。”王阿姨一边忙活一边说。
“王阿姨,这是应该的。我一个人在外面,您二位就像我的长辈一样。”
陈建国在旁边笑道:“这孩子嘴甜。”
这次聊天,陈建国给我讲了很多机关里的道道。
“小林,你在办公室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想了想:“认真负责?”
陈建国摇摇头:“当然要认真负责,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观察,懂得学习。你要观察领导的工作习惯,观察同事的处事方式,观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机关里有机关里的规矩,不是说你干活干得好就一定能出头。”
“那我应该怎么做?”
“首先,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是立身之本。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不要锋芒太露,也不要过分谦卑。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机会总会有的,但你要做好准备。”
陈建国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仔细观察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学习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也开始更加用心地对待每一份材料。
到了五月,我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张科长虽然还是那个脾气,但退稿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这时候,我接到一个任务:起草市里一个重要招商活动的欢迎词。这种活动的稿子要求很高,既要体现出重视,又不能太过,既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
我写了第一稿,自己感觉还不错,但张科长看了直接否定:“重写,没有重点,没有特色,就是一堆套话。”
回到家,我越想越郁闷。第二天是周六,我又去了陈建国家。
“陈叔,我遇到个难题。”我把情况跟他说了一遍。
陈建国听完,沉思了一会儿:“你把稿子给我看看。”
我把打印好的稿子给他,他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一遍。
“小林,你这个稿子确实有问题。你写的都对,但都是正确的废话。”
“什么意思?”
“你想想,来投资的商人最关心什么?政策优惠?营商环境?发展前景?你的稿子里这些都有,但都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
陈建国起身走到书房,拿出一个文件夹:“这是我当年做的一些招商材料,你看看。”
他翻开一份材料,指着其中一段说:“你看,我这里写的是'投资白石县,三年内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五年内土地使用费按市场价七折收取'。具体的数字,明确的时间,这就是商人最想听到的。”
我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要具体化?”
“对,而且要有差异化。别的地方都在说优惠政策,你要说出你们的独特优势。比如地理位置、人才资源、产业配套等等。最重要的是,要让人感觉到诚意。”
回去后,我按照陈建国的建议重新写了稿子。这次张科长看完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满意表情:“这次不错,有进步。”
03
2019年,我的工作越来越顺利。在陈建国的指导下,我的文字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不仅领导满意,同事们也开始刮目相看。
秋天的时候,市里来了一个省级检察团,需要有人负责接待和汇报材料。这是个重要的任务,平时都是副科级以上的干部负责,但这次科长推荐了我。
“小川,这次机会很难得,你好好准备。”张科长拍拍我的肩膀说。
我知道这是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准备汇报材料。陈建国也帮我把关,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检查的那天,我穿着最好的西装,精神饱满地站在会议室里。汇报进行得很顺利,检查团的领导不时点头,还问了几个问题,我都对答如流。
汇报结束后,检查团的组长握着我的手说:“小伙子不错,材料准备得很充分,讲解也很到位。”
站在一旁的市委办主任张洪涛也笑着说:“这是我们办公室的骨干,年轻有为。”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距离提拔又近了一步。
果然,年底的时候,我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虽然还在原来的岗位,但待遇和地位都有了提升。
那天晚上,我特意买了瓶好酒去陈建国家报喜。
“陈叔,我升副科了!”
陈建国和王阿姨都很高兴,王阿姨专门下厨做了一桌好菜。
“小林,恭喜你,不过这只是开始。”陈建国举起酒杯,“记住,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也要越谨慎。”
“我明白,这都是您教导的好。”
“别这么说,主要还是你自己努力。我只是给你指了指路而已。”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冲击。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任务突然增加了很多,各种防疫文件、通知、汇报材料层出不穷。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我不仅能快速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材料,还主动承担了很多额外的工作。
疫情期间去看陈建国的次数少了,但我们保持着电话联系。陈建国经常关心我的工作和身体,也会给我一些建议。
“小林,这个时候正是考验干部的时候,你要抓住机会好好表现。”
“我明白,陈叔。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果然,在2020年的年终总结中,我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还在全市的表彰大会上发了言。台下坐着市里的各级领导,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会后,市委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主动跟我握手:“小林,你的发言很不错,继续努力。”
我知道,这意味着我已经进入了组织部门的视野。
2021年春天,机构改革的消息传来,整个机关都人心浮动。我所在的办公室要和其他几个部门合并,人员要重新调整。
这对我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好的方面是,机构调整意味着会有新的岗位空缺,我有可能升到正科级。坏的方面是,竞争会很激烈,而且我在新的环境中未必能保持现有的优势。
“小林,听说要机构改革了?”陈建国在电话里问我。
“是的,陈叔,我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调整后我的位置不保,这几年的努力白费了。”
陈建国沉默了一会儿:“小林,你记住一句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你这几年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你有实力,有能力,不用担心。”
“可是我没有硬关系,万一...”
“什么叫硬关系?踏踏实实做事,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就是最硬的关系。”
陈建国的话让我心里好受了一些,但担忧依然存在。
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后,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人说要裁员,有人说要降级,办公室里的气氛很紧张。
张科长也很焦虑,找我私下谈话:“小川,你有没有什么关系?这次调整不简单,光靠工作能力可能不够。”
我摇摇头:“张科,我就是个普通人,哪有什么关系。”
张科长叹了口气:“那你要有心理准备,可能位置会有变动。”
果然,调整方案公布后,我虽然保住了副科级待遇,但被调到了一个相对边缘的岗位。而原本有希望的正科级提拔,也因为各种原因搁浅了。
04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低落。眼看着一些关系硬的同事都得到了不错的安排,而我这个公认的业务骨干,却被边缘化了。
“陈叔,我觉得自己这几年白干了。”我在电话里向陈建国倾诉。
“别这么想,小林。我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好受,但你要相信,金子永远是金子。暂时的挫折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可是我看不到希望啊。”
陈建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小林,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市里正在筹备成立一个新的营商环境促进局,专门负责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这是个新机构,会需要一批有能力的年轻干部。”
我眼前一亮:“真的吗?”
“千真万确。而且我听说,局长人选还在考虑中。如果你有机会...”
“我?当局长?”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为什么不可能?你有能力,有经验,又年轻,正是组织需要的人才。”
“可是我没有背景,没有关系。”
陈建国笑了:“谁说你没有关系?你忘了我是谁了?虽然我退休了,但在这个城市干了这么多年,总还有些老朋友的。”
那一刻,我的心跳得很快。局长,那是我从来不敢想象的位置。
“陈叔,您是说...”
“我可以试着帮你推荐一下,但最终能不能成,还要看你自己的实力和机遇。”
挂了电话,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个消息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一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我如往常一样去看陈建国。刚进门,就感觉气氛有些不同。陈建国的表情很严肃,王阿姨也显得有些忧虑。
“陈叔,出什么事了吗?”我关切地问。
陈建国让我坐下,给我倒了杯茶,然后说:“小林,关于营商环境促进局局长的事,有了新的进展。”
我心里一紧:“什么进展?”
“王志华找我了。”
王志华,我当然知道这个名字。他是现任市环保局局长,曾经是陈建国在白石县的副县长,算是陈建国的老下属。
“他找您干什么?”
“他说市里正在为新局长人选犯愁,询问我有没有合适的推荐人选。”陈建国顿了顿,“我提到了你。”
我的心跳加速:“然后呢?”
“王志华对你的情况很感兴趣,他说以你的资历和能力,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这是个好消息,我正要高兴,陈建国却继续说道:“但是,他提了一个条件。”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什么条件?”
陈建国犹豫了一下,然后说:“他希望我能帮忙说服市里的老关系,支持他儿子的事业单位调动。他儿子现在在县里的教育局工作,想调到市里来。”
我愣了。这不就是交换吗?用我的前途换王志华儿子的调动。
“陈叔,您的意思是...”
“我还没有答应他。”陈建国看着我的眼睛,“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我的大脑快速运转着。一方面,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错过了,不知道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另一方面,这种交换让我感到不舒服,总觉得有些不太光彩。
“小林,你不用马上回答我。”陈建国说,“这件事你回去好好想想。如果你不愿意等我处理这件事,我完全理解。毕竟,走自己的路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我选择等您处理,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不好说,可能几个月,也可能更长。毕竟这种人事调动涉及的关系比较复杂。”
我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一边是触手可及的机会,一边是内心的坚持。我该怎么选择?
回到家里,我一夜没睡好。脑海里不断地权衡着利弊,思考着各种可能的结果。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陈建国:“陈叔,我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