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月10日,阿里26周年,市场上最炸裂的新闻不是电商大促,而是高德地图悄悄上线了一个“扫街榜”。上线首日,用户数就突破四千万,背后是阿里真金白银10亿元的投入。
这一波操作,直接把阿里港股股价推上了近四年新高。外界都在问,高德到底在扫什么?这事儿,和餐饮商家到底有多大关系?
阿里“左右开弓”,高德成了新牌桌上的“王炸”
过去几年,外卖大战打得火热,饿了么、美团、、京东闪购轮番上阵,看着订单数据“日均2亿”很美,其实大家都在拼命卷低利润。
美团外卖业务利润率曾经只有6.4%,而到店、酒旅类却高达43.3%。全球范围更惨,摩根大通数据,外卖平台经营利润率平均只有2.2%。一堆巨头在外卖上拼刺刀,只能赚点“钢镚钱”。
外卖流量是高频刚需,但真正的“现金奶牛”,还是要靠到店消费。高德扫街榜,正是借着高德地图的流量池,把线上即时零售和线下到店场景打通,构建“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闭环。
2025年二季度,阿里营收2476亿元,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76%。淘宝APP日活跃用户7月已达4.82亿,比闪购上线前增加了29%。
趁着线上流量高位,阿里要把这波流量沉淀到线下,撬动更大的本地生活市场。
外卖混战只是“预选赛”,真刀真枪的比拼在后头。高德,正好抓住了用户吃喝玩乐出行的所有关键节点,成了阿里本地生活的“战略高地”。
高德扫街,到底怎么“扫”?
高德扫街榜,和传统点评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它不靠“内容社交”,而是靠真实用户行为。
过去我们选餐馆,满屏都是网红点评、图片、打卡,有多少水分谁都知道,买单靠“内容”,刷榜靠“社交”。
一堆五星好评,背后可能是营销团队、探店KOL批量出货,甚至有些点评连餐厅地址都没去过。
高德不玩虚的,直接用10亿人的真实出行数据,用户导航到店、复购、专程前往,这些“用脚投票”的行为,才是评分依据。
店铺评分分为“真实行为得分”和“评价得分”,还和芝麻信用等用户信用体系打通。
比如“轮胎磨损榜”(谁专门开车来)、“回头客榜”“本地人榜”,全都基于真实消费。商家是否付费、是否入驻,跟榜单没关系。
有人说,这才是真正能把点评市场“水分”扫出去的利器。别看有些深巷小馆在传统榜单上排不上号,靠高德,反而有机会因为本地人常去、复购率高,被挖掘出来。
小店逆袭,流量不再只被连锁品牌和网红店垄断。
这一场“扫街榜”革命,背后是高德十亿用户的流量池,更有阿里云的AI能力作为底座。Omdia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以35.8%的市占率稳坐中国AI云第一,比二三四名加起来还多。
高德地图最近AI升级,扫街榜也用上了自研大模型“千问”。大模型让评分体系更智能,能自动识别和过滤刷单、虚假评价,处理效率和维度都远超传统产品。
高德的底气,是它本身已经成为国民级APP。覆盖全国700多万个餐饮点,日均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指路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在用户种草、导航、到店、点评全链路里,高德天然是最顺手的入口。用户不是被动“种草”,而是主动“找好店”,信息流和消费决策全在高德闭环里完成。
“扫街榜”给餐饮商家带来了什么?
对于商家来说,传统评价体系的流量红利越来越难抢,流量成本、刷单营销、KOL探店,卷得大家苦不堪言。
高德扫街榜一上来,等于给中小商家开了条“逆袭新通道”,只要你产品好、回头客多,不用会玩流量,也能上榜单。本地生活真正开始“良币驱逐劣币”,不靠刷榜、拼营销,拼的是服务和口碑。
对消费者来说,扫街榜降低了踩雷概率,也减少了试错成本。你不用再担心被“网红点评”骗了,真实回头客用脚投票的数据,才是最硬的筛选标准。
尤其是那些“本地人常吃”的馆子,以后不怕被埋没。
高德扫街榜首日用户就突破4000万,一夜之间成了国内最大的消费决策入口。阿里用高德这根“针”,加上AI这根“线”,要把传统点评市场的漏洞全都缝补起来。
接下来的餐饮市场,可能会迎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榜单革命”。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新的机会和挑战都来了。能不能抓住新平台的红利,把产品和服务打磨到极致,才是下半场的胜负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