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曾经是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禁书,甚至在美国好几个州遭遇过焚毁的命运。
它是一部反战主题的小说,也是一部荒诞的政治寓言。它写战争,却没有成功的英雄;它写死亡,却没有悲惨的哭泣。
它的主角,不是凯旋而归的战士,而是一个在时间的洪流里无助地漂流,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还活着的人。
这本书就是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
《五号屠场》的主人公叫比利·皮尔格林,是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兵役却不幸被德国纳粹俘虏的美国士兵。没错,比利的经历其实跟冯内古特本人一样。
冯内古特曾经是一个美军士兵,参加过二战,并亲眼见证了二战期间最惨烈的事件之一,德累斯顿大轰炸。
这个位于德国东部的城市,在1945年2月被英美联军投放了几千枚燃烧弹,整个城市在轰炸期间化为火海,数以万计的平民失去了生命。
作为战俘的冯内古特,当时正躲在德累斯顿的一个地下屠宰场里,也就是小说标题的那个“五号屠场”。
他从废墟里爬出来,看着满地的焦尸和惨烈的废墟,如同置身人间地狱。《五号屠场》这本书就是由此而来。
所以,这是一部沉重严肃,充满道德反思的反战小说吗?不,它偏偏用了一种荒诞、幽默,又带点科幻的笔法,来讲述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小说中的比利,是一个彻底的非典型英雄。他懦弱、被动、迷糊,经常神游天外,甚至口口声声说自己被外星人绑架,去了一个叫特拉尔法玛多的星球。
他时不时会进行非常离奇的时间旅行,一会儿跳到奇幻的外星世界,一会儿跳回记忆里黑暗的战场和战俘营,再一会儿又会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你可能会问,这样一个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反复横跳的离奇故事,怎么能承载反战这种沉重的主题呢?
这恰恰是冯内古特要告诉我们的,战争不是英雄的主场,而是荒诞的舞台。在真正的战争中,没有那么多的理性与道义,只有混乱、愚蠢和不可理喻。
比利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小人物,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扔进历史的洪流中。他无力抵抗残酷的命运,只能试图用幻想来自保和逃避,用幽默掩盖恐惧和痛苦,用戏谑来对抗荒诞和虚无。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冯内古特,跳进这个怪诞又真实的时空迷宫,看看在那个名为“五号屠场”的地下世界里,发生了哪些荒谬绝伦的黑色喜剧,又留下了哪些痛苦的创伤与回响。
1.在虚无的时间里漂流,在碎裂的记忆里挣扎
1945年,从军队光荣退役以后,比利·皮尔格林的人生看起来已经慢慢回到正轨了。
他进入伊利昂验光配镜专科学校学习,跟校长的女儿瓦伦西娅结了婚。
在老丈人的帮助下,比利靠着验光师和卖眼镜的生意发了财,住在美国郊区的大房子里,生了两个孩子,芭芭拉和罗伯特。
表面上,比利过着非常正常的生活,就像任何一个二战后随处可见的美国中产男人一样。
然而,变故发生在1968年,比利遭遇了一次可怕的飞机事故。除了比利,飞机上的其他人全部遇难。
看起来,他大难不死,运气还是挺好的。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时间断裂了,他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了。
乍一听,这个说法非常奇怪,什么叫时间断裂呢?比利自己的解释是,他其实是个时间旅行者,频繁地在时间里跳跃。
一秒前,他还站在新婚夜的卧室里,他的妻子瓦伦西娅笑着给他递香槟,他们即将共度一个美丽的夜晚;
下一秒,他却跪在战场的泥地上,炮弹爆炸的轰鸣在耳边回响,血水从士兵的断肢中汩汩流出;睁开眼睛,他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低头发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结果没多久,他的头一阵晕眩,再次抬头的时候,他已经身在一个外星球的动物园玻璃顶下面,外星观众围着他指指点点……
等他下一次醒来,发现自己正在参加女儿的婚礼,正襟危坐听牧师讲道,气氛是那样欢乐和热闹;
比利眨眨眼,他又从儿子的棒球联欢宴会,跳跃到了新年夜,那一晚,他喝得烂醉,跟一个连名字都没记住的女人,在洗衣房里发生了一夜情;突然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1976年,这是他即将死去的时刻。
他清楚地知道,谁会杀死自己,知道子弹什么时候会穿透他的胸膛。但他无动于衷,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自己慢慢死去。
接着,比利又跟着时间跳跃,回到自己作为验光配镜师的办公室。他还活着,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他沉默着,继续做着手头的工作。
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时间跳跃或者星际之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战争创伤。
比利最频繁跳跃回去的时间点,几乎都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关。在那段时期,比利作为一名美国步兵,来到了欧洲;
后来,他又成为了一名战俘,亲历了1945年2月那场盟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大空袭。
比利没有死,因为当时他被关在德累斯顿一个由屠宰场改造的地窖里,这个地窖的名字叫做五号屠场。
比利活下来了,可他从来没有真正地走出来。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那一夜开始,比利就再也无法正常地生活。他的记忆从来不是线性的,而是混乱的、跳跃的。
战争从来不是他的回忆,因为战争每一天都在他的脑海里重演。
就这样,比利在虚无的时间里漂流着,在德累斯顿的废墟里,在外星人的动物园里,在过去和未来的日常生活里。
原来,比利不是在时间里旅行,而是在碎裂的记忆里挣扎。他的人生像一面被炸碎的镜子,每一片碎片都在折射他生命中的不同时刻。而他永远不会知道,当他下一次醒来的时候,他会站在哪一块玻璃上。
比利的妻子瓦伦西娅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经历什么。她以为比利只是性格古怪,安静,内向,不善言谈。比利的孩子们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常常走神。
其实,比利不是没有试图向别人讲述这些经历。但是这么荒唐的事情,谁会相信呢?人们先是诧异,然后开始嘲笑,说这个古怪的男人一定是疯了。于是,比利也不再解释。他就这样静静地活着,像一个已经脱离时间河流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比利不是一个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英雄。他只是一具战争留下的残骸,一个沉默的幸存者,一个被过去困住的幽灵。
他的时间漂流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战争的创伤对大脑的重塑。
比利的经历会让我们看到,战争的发生会造成生灵涂炭的悲剧,而战争造成的精神创伤,也不会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失。
恰恰相反,战争的结束也许只是创伤的开始。那些没有死去的人,不代表他们真的就这样活下来了。他们只是像比利一样,带着一副看起来还活着的身体和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假装正常地活着而已。
| 更多精彩解读,请移步小程序收听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内容编辑:凉三
监制:翻墙陈
配图: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