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被讨厌的勇气》,一场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彻底颠覆了我对幸福与成长的固有认知。这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为核心,用通俗的对话形式,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可实践的生活智慧,让我明白:真正的自由,源于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课题分离理论。哲人提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而化解烦恼的关键,在于分清自己与他人的课题。比如工作中因他人评价而焦虑时,我们往往混淆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做好工作是自己的课题,而他人如何评价则是他人的课题。此前我总因担心同事看法而不敢提出创新想法,读完才意识到,这种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本质上是试图干涉他人课题,最终束缚了自己的脚步。
当我尝试践行课题分离,专注于自身工作本身而非他人眼光时,不仅效率大幅提升,更收获了内心的从容。
共同体感觉则为我指明了通往幸福的路径。阿德勒认为,幸福并非孤立的自我满足,而是在与他人的联结中找到归属感。书中强调“把他人看作伙伴,而非敌人”,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往的人际交往模式。
曾经我习惯以竞争心态看待他人,总在不经意间比较得失,导致关系紧张。而当我尝试以伙伴视角对待身边人,主动分享、互助协作时,发现原本疏离的关系变得温暖,自己也在奉献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最具冲击力的观点,莫过于决定我们自身的是当下的自己。
阿德勒否定心理创伤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人是基于自身目的选择情绪与行为。这让我摆脱了“过去决定现在”的宿命论误区。曾经我总将性格内向归咎于童年经历,而书中的观点让我明白,我可以通过当下的选择改变自己,主动与人打招呼、参与社交活动,看似微小的行动,却让我逐渐突破了自我设限。
合上书页,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勇气,不是迎合他人获得认可,而是敢于忠于自我、承担“被讨厌”的风险。当我们放下对他人评价的执念,分清课题、拥抱联结,便能挣脱束缚,活出真正自由而幸福的人生“梨花声音课堂退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