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以来
无数古人被西山岛的秀丽风光与神秘气息吸引
驻足挥毫留下印记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
看看那些曾造访西山岛的“名人游客”~
1
春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阖闾都曾为西山岛驻足。
相传,夫差曾携西施在明月湾码头赏月,皎洁月光洒在湖面,与岸边的村落相映成趣,“明月湾” 之名也由此而来。如今漫步明月湾,踩着青石板路,仿佛还能遥想当年帝王与美人共赏月色的浪漫场景。
而林屋洞,更是藏着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往事。据《太上灵宝五符序》记载,吴王阖闾听闻林屋洞深不可测,疑似 “天开洞府”,便命一位名为灵威丈人的奇人入洞探查。灵威丈人在洞中行路一百七十四日,最终带出一卷神秘的 “灵书”。可这 “灵书” 文字奇特,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识。阖闾无奈,只得遣使求教至圣先师孔丘,孔子见后指出,这卷书正是大禹藏于水府的 “灵宝真文”。一段帝王探洞、圣人识书的故事,让林屋洞从此多了几分神秘与神圣。
2
唐代
唐代多位著名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诗篇,将西山的秀丽定格在文字之中。
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便对西山岛情有独钟。宝历二年(825 年)秋天,他乘船来到明月湾,站在岸边眺望,只见湖水浩渺,青山叠翠,村落隐于林间,一时沉醉其中。他挥笔写下 “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 的诗句,直白地道出对明月湾的偏爱 —— 在遍地皆美的湖山之间,明月湾是他心中的 “最爱”。
同一时期的诗人刘长卿,也曾与西山岛有过一段遗憾的邂逅。当时他遭人诬陷,出狱后即将离开苏州,特意前往明月湾探望隐士贺九,却未能相遇。满怀怅然的他,写下《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临秋水,红莲落故衣”,字里行间满是寻访不遇的失落,却也无意间勾勒出明月湾清幽宁静的风貌。
咸通十一年(870 年),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结伴造访西山岛,二人还留下了 “唱和之作”。皮日休在诗中描绘明月湾的村落:“野人波涛上,白屋幽深间”“清泉出石砌,好树临柴关”,简单几句,便将村民临水而居、清泉绕屋的田园图景呈现在眼前;陆龟蒙则将明月湾与南京的明月观对比,直言 “洞庭看最奇”,毫不掩饰对西山岛风光的赞叹。
3
宋代
北宋名臣范仲淹,不仅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胸怀闻名,也有着细腻的文人情怀。他初到西山岛时,被石公山的景色震撼 —— 这里三面环湖,站在山顶眺望,太湖碧波万顷,夜晚时分月影繁星倒映湖面,壮阔又静谧。他忍不住挥毫写下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的名句,将石公山的月夜之美永远定格。
宋代诗人范成大,同样对西山岛情有独钟。他曾登临西山,望着眼前的湖光山色,心中豁然开朗,写下 “满载清闲一柞孤,长风相送入仙都” 的绝句。诗中的 “清闲” 二字,正是西山岛给予古人的独特馈赠,也道尽了这座岛屿的魅力所在。
不妨循着古人的足迹
上岛打卡吧~
图文来源|苏州太湖西山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