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旁边座位下的那只狗狗好可爱!”
我低头一看,在这个地铁车厢里,一只金色的乖狗狗正在伸着舌头打量着这个车厢里的人。旁边的主人牵着绳子,很放松的让他在脚边呆着。
我和朋友就坐在他们旁边不远,我冲着狗狗啧啧啧地发了个声响,狗子扭头看向我,满是友善。主人向我投来一个笑容,说“他很友好的,不会乱咬乱叫。”
狗狗仿佛听懂了我们的对话,挪动了一下脚步,趴在了我的脚下。这也太可爱了!我实在忍不住,用手摸摸狗狗的小脑袋,狗子一脸满足地闭上眼睛,享受着来自这个友好的陌生人的善意。
地铁到站,狗子朝我摇摇尾巴,像是表示告别。车停稳后,主人拉着狗狗熟悉地出了车厢门和地铁站。全程无论主人、狗狗、乘客,还是地铁工作人员,全部都没有一丝异样,就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唯有我,还沉浸在地铁车厢里摸陌生的可爱小狗的喜悦中,以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惊讶中。
之后,每次乘坐地铁,我都特别留意观察,看看地铁带狗上车是不是频率很高,周围乘客有没有害怕或者不满,狗狗会不会出现在地铁里乱拉乱尿,或者会不会大声叫。
在伦敦生活六年后,我用我个人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我没有见过一次地铁上带狗出现状况的,连狗狗大声叫的情况都没遇到过,更没出现过狗狗失控,主人控制不了,乘客抱怨不满的状况。
反而是在疫情期间,我受到过一次伦敦年轻小混混的种族主义攻击。虽然报了警,但后续因为地铁车厢没有摄像头,站台摄像头抽帧录制,警察找不到人,最后反而这件事就没有后来了。
这么对比下来,狗比人强,这个结果倒是有点出乎人的意料。
有次跟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聊天,聊到了这个话题。他告诉了我,关于狗狗上地铁和公交,伦敦交通局(TfL)大概有这么五点规定:
1. 狗狗可以上车,但必须是牵绳或放在安全的抱袋中;
2. 狗狗乘车是免费的;
3. 狗狗不能坐在座位上,可以在地板上或是抱在主人腿上;
4. 除了受过专业训练的协助犬,使用地铁滚梯时,主人必须抱着狗狗;
5. 最后一个是特殊条款,地铁或公交工作人员有权拒绝他们感觉有危险、有问题的狗狗使用公共交通。
相比于这几年隔三差五就会上新闻的国内地铁宠物乘车规定,伦敦的这个规则真的是非常宽松了,而且人们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英国人在这点上,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走入当代英国日常生活
在当代社会,狗子成为了英国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英国人重视隐私与个人空间,狗既能陪伴,又不会像人与人交往那样有压力。在户外,英国有丰富的乡村步道、城市公园,遛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许多酒吧、咖啡馆欢迎狗,形成“狗与主人共享社交空间”的氛围。
在英国的很多公园草地,都有一个专门的像垃圾桶一样的盒子,里面免费提供给狗狗捡便便的塑料袋。此外,还有专门给“捡屎官”设立的狗便便垃圾桶。所以,虽然英国的狗狗多,但各家主人基本都很有素质的处理狗便便,街上基本看不到随地的狗便便。
(国内现在也有这样的宠物拾便袋的装置了,点赞)
我走在高街上,经常看到各种商家都会在门口放置一个给狗狗喝水的小水盆,有的甚至还提供免费狗粮。有的商家会在门口专门挂出一个“Furry Friend Welcome”(欢迎毛孩子),“Muddy Paws Welcome”(欢迎泥爪爪)的牌子,欢迎居民带狗进入商店。在高街的超市门口,有时候商家会提供一个挂狗绳的小桩子,主人进去购物,狗子就在门口乖乖等候。现在甚至有的英国公司允许员工带狗上班,认为能减轻压力、增进交流。
当时刚到英国的时候,第一个让我惊讶的一个关于此的小现象就是人们聊天称呼狗子的代词是“He or She” (他或她,而非它it)。这是一个很细微,但其实很体现人们对狗观念的表达:狗不是“它”。
在2019年英国大选期间,甚至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英国人在遛狗时顺便出来投票。主人在投票站投票,投票站外各家的狗子在外面乖乖等待。英国《卫报》甚至还专门做了各地狗子等候的图集,可以说,无论是这个现象,还是媒体的报道,都非常英国了。
(我同事Duncan家的狗狗Gary在2019年英国大选期间,在投票站外面等他)
(英国媒体关于此现象的新闻报道)
如何走入英国人内心
我同事Duncan是一位资深养狗人,他家收养的流浪狗Gary我也见过,第一次见面就让我跟他玩拔河游戏,我找他问问。
Duncan说,英国人对狗子的喜爱是由来已久,甚至有点深入英国人的民族性了。自中世纪以来,狗就是农场和乡村生活的重要帮手了,牧羊犬、猎犬、看家犬等就已经和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很多著名犬种起源于英国,比如柯基、比格、约克夏、边牧等,形成了“犬种文化”和强烈的认同感。
全世界人都知道已经过世的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养了好多柯基,再往前推,英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另一位女王维多利亚就有多达超过600只狗,包括猎犬、边牧,甚至还有一只当时来自中国的京巴(这只狗叫Looty,大概意思是“抢抢”,这是另一个故事了)。如果看过电影《诺丁山》,里面扮演书店小老板的休·格兰特(Hugh Grant)为了见女主角,不就是谎称自己是来自杂志《马与猎犬》的记者?英国人对赛马和猎犬的热爱,甚至是体现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能骑猎马拥有猎犬,听起来就是来自老钱家族。
这点的确是,我们去过的有些庄园,有的人家在院子里还有专门给陪伴他们的狗狗修建的墓园。
在都铎、维多利亚时期,狗是贵族生活的一部分(狩猎犬、陪伴犬),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爱犬文化”逐渐扩展到社会大众。养狗也体现主人个性与生活态度,比如英国绅士喜欢选择猎犬,艺术家喜欢选择小型伴侣犬。养狗和带狗出门,不仅是生活方式,甚至成了一种“社群身份”。
在苏格兰的爱丁堡,还有一处旅游景点是一个叫忠犬波比的雕像。波比是19世纪的一只斯凯㹴,它在其主人去世后整整十四年守护着主人的坟墓,直到它自己去世。
在二战时期,一只伦敦流浪狗(Rip),在轰炸后被发现有寻找被困者的能力,后来帮助救出 100 多人。英国在二战期间还设立了“Dickin Medal”(动物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专门颁给有杰出贡献的动物获得勋章。Rip就获得了这个勋章。
1822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动物保护法(Martin’s Act),1824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动物保护组织,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从19世纪开始就推动保护动物的立法。
可以说,英国社会对狗的包容度非常高。随着社会发展,在英国社会的法律与社会认知里,狗常被视为“家庭成员”。很多社会规则的设立,也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共识。
英国的宠物管理与福利体系
除了感情层面,英国的社会规则制定也使得养狗爱狗“有法可依”。
英国政府规定,自2016年4月6日起,所有生活在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士的8周以上的狗狗必须在21天内被植入芯片,否则主人将会面临最高500镑的罚款。
这个微型芯片只有一粒米大小,芯片可以通过消毒针管植入狗的肩胛皮下。由于芯片很小,因此植入手术时无需麻药或镇静药物。微型芯片里有狗主人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Duncan说,他们家Gary就是在旁边的宠物医院打的,狗狗基本没有太大感觉。有了这个芯片,如果狗狗走丢了,只要在宠物医院就可以查到相关信息,联系到主人。如果有信息需要更新,也很简单,去兽医站就可以更新。这个规定有助于走失宠物的寻回,也能追踪弃养责任。
从2024年起,8周龄以上的猫也必须植入这样的芯片。
正是这样的规定让宠物真正成为“社会有身份的个体”,强化了“宠物是家庭成员”的法律逻辑。
此外,英国的宠物服务也是一个大生意。宠物医院普遍实行家庭兽医制度(registered vet),相当于“家庭医生”延伸。除了宠物医院,还有专门帮助训练狗狗的宠物学校,另外,基本所有超市都有一个区域是给宠物设立的,从猫粮狗粮,到宠物床铺、玩具,应有尽有。
宠物医院是高街商户里的固定存在。我工作所在的奇西克高街(Chiswick High Street)一条街上起码有四五家宠物医院。那天走过,有家新开的淡紫色装修的店面,环境温馨雅致。门口还没挂牌,我以为是什么高级美容院,走过去门口的服务人员问我,“您有猫或者狗吗?可以来我们这里注册。” 我答道,“I wish I have!” (我倒是希望我有啊) 。
(我和英国公园里的狗子)
宠物医院提供各种服务,比如猫狗接种疫苗,驱虫等等。有的宠物护理是单独的门店,比如给狗狗洗澡、理发的。我们公司旁边的地铁站门口就有一家,大玻璃窗可以看进去给狗狗理发的全过程。每次路过,如果有正在进行的,我都得驻足观看一会。一般在理发台子上的狗子都特别乖,很配合的进行理发。
此外,宠物保险在英国非常常见,涵盖医疗、意外伤害、丢失、责任险(比如狗伤人)。主流保险公司都有专门的宠物险产品。
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Dogs Trust 等慈善机构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低价或免费治疗/绝育。政府支持宠物救助、流浪动物收容,体现“动物福利”是社会公共责任。英国最著名的一个动物机构叫巴特西猫狗之家,成立于1860年,至今仍是英国最大的宠物收容所。
(我的伦敦邻居Pipa。关于我的伦敦邻居故事,点这里可读)
英国有部走红的电视剧叫《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中文名叫《万物生灵》,新的版本已经拍了5季了,讲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年轻的兽医去约克郡乡间的经历,有许多好笑、温馨、可爱的小事。最新的一季2026年上映。这个剧原来在1978年就拍过,当时有7季。无论是画面里的英伦乡间那连绵的草地,主人公的约克郡口音,还是细腻风趣的故事,都十足英伦,温暖而治愈,没看过的推荐看看。
在各种调侃“如何成为英国人”的书里,关于宠物一定会是其中一部分。英国人会抱怨自己的狗子:“真是太淘气了,咬坏了我好多袜子。”但其实他真正想表达的是:看看我的狗宝贝是多么的有活力啊!
老舍先生曾在1924年到1929年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书,他写过一篇文章,叫《英国人与猫狗》,我用老舍先生的这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可能最合适不过:
“英国人的爱动物,真可以说是普遍的。英国人平常总是拉着长脸,像顶着一脑门子官司,假若你打算看看他们也有个善心,也和蔼可爱,请你注意当他们立在一匹马或拉着条狗的时候。”
后记:
我们家曾经有条非常聪明的狗狗,陪伴我家多年,在我和我妹上小学的时候,曾跟着我们的自行车跑很远送我们,然后自己再原路回家,极通人性。有次我离家读书,时间久一些,狗子听到我回家,冲出去迎接我,回到家趴到我怀里,像哭声一样长叫很久,让我难以忘怀。这是怎样的情谊。直到有一天,他再没有回家。我们找他找了好久,可是终究没有下落。
我做国际新闻,之前几年在社交网站每年在夏至前,都能收到国际网友关于“玉林狗肉节”的大量评论。之前几年国内也有关于此话题的大量评论。正如很多网友指出的,许多被搬上餐桌的狗并非养殖,而是从城乡偷盗、收集而来。那些在有些人眼中的美食,是原本可能是某个家庭伴侣的狗。
(公园里的孩子们和狗狗在玩耍)
(我看看谁还没有关注这个宝藏公众号呀?快戳下面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