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背诵文言文是一项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哲思。背诵古文是滋养心灵、提升语文素养的绝佳途径。
教材中有10篇短小精悍的经典文言文,内涵深刻,意味深远,值得初中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也值得每一个人一背再背。
01《咏雪》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读:《咏雪》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短小散文,出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短文描绘了风急雪骤、白雪纷纷的冬日,谢太傅和子侄辈们赋诗咏雪的情景,“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让我们见识了一代才女谢道韫的文学才华,短文也表现出家庭生活的书香雅趣和文化传承。
感悟:一场雪落,引出千年佳话。谢家子侄辈咏雪的才情,就像晶莹的雪花,飞舞在我们心间,它让我们于寥寥文字中,感受文化的诗意与力量。
02《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读:通过对自己所居陋室的描写,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感悟:身居陋室,心却逍遥。愿我们不被外物所困,不为繁华所扰,于方寸之间,守得心中的精神桃源。
03《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读:短文通过对莲的描写,歌颂了莲花的坚贞品格,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怀。
感悟:愿我们在喧嚣尘世中,学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于喧嚣中守一方静隅,在纷扰里绽一缕清芳。
04《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读:《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书信,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儿子谆谆教诲。他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淡泊宁静,不要怠惰险躁。
感悟:志当存高远,学须静中行。诫子之书如一盏明灯,在漫漫征途中为我们指引方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05《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读:短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学习,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
感悟:无论年岁几何,学习永不止步。知识的殿堂永远向我们敞开,什么时候学习都能书写新的精彩。
06《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读:短文记叙了作者和好友在夏夜中漫步,为庭院中月光所陶醉。彼时苏轼被贬黄州,虽有贬谪的悲凉,但更多的是知音共赏的慰藉,赏月的欣喜,以及漫步的悠闲,表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胸襟。
感悟:人生并非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失意的时候,不妨将失意化作清欢,在困境中随遇而安,用心发现身边的美好。
07《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读:短短六十八字,却写尽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感悟:山川之美,跨越千年触动心弦。愿以我们以一颗素心,拥抱世间的山川湖海。
08《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读:短文描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表现了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
感悟:即便前路漫漫,也要心怀天下,为构建美好的“大同”世界而执着前行。
09《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读:短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鼓励人们重视学习,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感悟:别让佳肴的美味被尘封,莫使至道的光芒被埋没。在学与教的征程中,勇敢前行,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10《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读:短文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情,描写了雪后西湖之景的清新淡雅,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以及遇到知己的喜悦之情。
感悟:亭中赏雪,偶遇知音。在这冰天雪地的湖心亭,一场不期而遇的相逢,让孤独有了温度,让心灵有了慰藉。
这10篇散文虽然短小精悍,但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或展现旷世才情,或表现高洁人格,或劝人勤学,或谈治世理想,每一篇都熠熠生辉,你最喜欢哪一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