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在直播间穿警服卖充电宝!"这条热搜让无数网友瞬间炸锅。曾经《小兵张嘎》里那个淳朴可爱的小英雄,如今为何一次次游走在法律边缘?当明星光环遇上流量诱惑,这条红线到底该怎么守?
![]()
警服带货触碰了哪些法律?
云南省耿马县警方介入调查后,事件核心焦点迅速聚焦在法律层面。我国《人民警察法》第36条明确规定:非人民警察不得穿着、佩戴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即便是戏服,未取得公安机关许可的影视单位也不得擅自使用警用制式服装及其标志。
![]()
谢孟伟直播中虽未佩戴警徽警号,但警察肩章、臂章等标志一应俱全,已涉嫌违反《刑法》第281条"非法生产、买卖、使用警用装备罪"。更讽刺的是,他直播带货的电子产品和警服毫无关联,这种明显的商业用途让"戏服"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明星带货为何频频踩线?
从卖假酒到手机争议,再到这次警服风波,谢孟伟的带货之路堪称"翻车合集"。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部分明星将粉丝信任当作变现工具,把法律底线视为流量跳板。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当第一个小违规未被制止,就会诱发更多越界行为。明星们享受着"特权滤镜",总以为道个歉就能翻篇。数据显示,2022年明星带货投诉量同比增长237%,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当流量成为唯一KPI,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就被抛诸脑后。
![]()
直播乱象该如何根治?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多方合力。平台方必须建立更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对特殊服饰、敏感场景设置触发预警。法律执行层面则要避免"以罚代管",对屡教不改者实施行业禁入等实质性惩戒。
![]()
值得思考的是,日本对影视剧使用警服有着严格报备制度,韩国则明令禁止公务制服用于商业宣传。这些成熟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规范不是限制,而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每个从业者都心存敬畏,才能让流量回归正途,让带货不再"带祸"。
![]()
嘎子哥的警服不该成为流量外套,明星光环更不是免罪金牌。在这个全民监督的时代,任何越界行为都逃不过法律的审视。或许该记住:比流量更重要的是底线,比带货更珍贵的是观众那份不曾改变的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