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最近一段时间,韩国政坛风云突变。总统李在明带着满腔怒火,接连出手,狠狠打出一套对美“组合拳”,引发全球高度关注。首先,李在明对美国的“亮剑”。谁都没想到,韩国总统会公开在百日记者会上批评美国移民局的突袭行动。他毫不避讳地点出,美国拘留了300多名韩国工人,这让在美投资数十亿美元的韩国企业“感到不安”。李在明话里话外,都在表达对美国做法的强烈不满。
他还强调,这些工人只是被派去短期安装设备,因为美国本土根本没有足够的熟练工人。结果,签证批不下来,工人却被美方一锅端。李在明直接说,这可能会影响韩国今后对美的直接投资,话音未落,舆论一片哗然。
其实,这一箭是对美国的警告,也是对韩国企业的安抚。韩国企业近年来响应美国“本土制造”号召,投入巨大,但美国的签证、政策、监管却频频变脸,让韩国企业愁云惨雾。这次李在明敢于开口,既是向美国“叫板”,也是在为韩国企业争取更多话语权。韩国社会过去对美多有隐忍,这一次,李在明可算是“忍无可忍”,当众把话挑明了。
第二箭,是对极右翼遏华势力的“重锤”。大家都知道,韩国国内极右翼团体最近在首尔明洞等地大闹遏华集会,侮辱性口号满天飞,甚至与当地商户发生冲突。李在明看得很明白,这种行为既损害韩国国际形象,也直接“砸了自家饭碗”。毕竟,中国游客是韩国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
李在明两次在国务会议上严厉表态,直说这些极右翼行为“早已脱离言论自由范畴”,属于“胡闹”和“蓄意挑衅”。他还要求法务部认真研究对策。更罕见的是,李在明主动提及“换位思考”,表示如果自己到别的国家被骂,肯定不会再去第二次。这种话语接地气,直击人心,也反映出韩国社会理性声音的回归。李在明之所以敢于如此强势,是因为他看透了经济利益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要想让韩国经济不被极右翼拖后腿,必须狠刹这股歪风。
第三箭,是对华友好“历史情感牌”。就在李在明收拾国内极端势力的同时,韩国政府宣布由卢泰愚之子卢载宪担任新任驻华大使。这一人事安排可谓深意满满。卢载宪不仅是韩中建交的历史见证,更长期活跃在中韩文化、学术交流第一线。韩国舆论普遍认为,李在明此举意在借助“文化纽带”修复和加固中韩关系。
为什么要选这个时机?一方面,韩国和中国的经贸联系之深,决定了双方谁也离不开谁。中国依然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另一方面,眼下国际局势风云诡谲,美国对韩管控欲望极强,韩国要想杀出一条独立路,就得在中韩关系上下功夫。李在明派出卢载宪,就是希望用“历史情感”唤起两国合作记忆,为经济、文化交流注入新动力。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种善意信号。
三箭齐发,李在明的用意非常清楚。对内,他要稳定经济、维护社会秩序,警告极右翼“别再胡闹”。对外,他要让美国明白,韩国不是附庸,不会任人驱使。对中国,他则是释放合作善意,希望两国在复杂局势下携手共进。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韩国社会的理性声音也开始占上风。李在明不是只会表态,更是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把韩国带向更自主、更平衡的外交道路。
效果到底有多大?先说对美国的影响。李在明的公开批评,已经引起美方高度关注。美国企业界和政界都在反思,频繁变动的签证、关税、监管,的确让韩国企业“心有余悸”。韩国这次敢于“硬气发声”,可能会倒逼美国在谈判桌上做出一些让步。贸易协议、投资保护、签证改革等问题上,韩国或许能争取到更多实惠。当然,这一切还要看后续双方如何博弈。
对国内极右翼的打击,短期内可能难以根除,但李在明的强硬表态已经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韩国社会对极端言论的容忍度明显下降,越来越多商户、民众站出来反对“砸自家饭碗”的行为。韩国政府如果能出台后续政策,比如加强对极端集会的管理、加大对外籍游客保护力度,有望为中韩关系营造更友好的环境。
至于对华关系,这张“历史情感牌”无疑是锦上添花。卢载宪的到任,将为两国文化、经贸、青年交流打开新的窗口。中方已经多次表达善意,欢迎韩方选择合作而非对抗。只要韩国不被外部极端势力所裹挟,中韩关系完全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升温。未来的中韩互动,将更加务实、更加重视民间交流和经济共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