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起,今秋最强冷空气要带着大风大雨“扫场子”了。这次冷空气势头不小,北方多地降温4到8℃,部分地方能降10℃以上,南方也会跟着“凉快”,3到6℃的降温让江南持续的高温熬到头。
更要紧的是,15日到17日,四川盆地、黄淮等地要下大到暴雨,四川盆地中西部、陕西西南部这些地方局地还会有大暴雨,雨点能砸得地皮响。眼下快到秋分,正是玉米、大豆、水稻收割的节骨眼,这场雨来得巧不巧?
北方平原收玉米的老乡注意,要是地里进了水,机械下不去田,收秋就得往后拖;山区种杂粮的,得防着山体滑坡冲了地;湖区种水稻的,稻田积水排不出去,谷穗泡久了要发芽。去年豫南一场连阴雨,让三成晚熟玉米发芽,老乡们心疼坏了,今年可别重蹈覆辙。老辈人看天有经验,“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降温来得急,地里的活计得往前赶。
玉米棒子黄了就赶紧收,晒场上铺开来,别等雨淋;大豆荚开裂的,抢在雨前捆回家,不然豆粒掉地里捡不回来。大棚种蔬菜的,尤其是辣椒、茄子这些怕冷的,冷空气一来,夜里温度跌得快,得提前盖上草苫子,棚膜破了的赶紧补,别让冷风钻进去。有人可能犯难,这么大的雨,咋办?
别急,先查自家排水沟通不通,特别是低洼地块,挖几条深沟让雨水能流走;果园里的果树,根下培点土,防止积水烂根;养殖的老乡,鸡棚鸭舍的漏风口用塑料布堵严实,别让雨水灌进去,牲畜着凉生病可麻烦。我个人觉得,现在最关键的是盯紧天气预报,各村的大喇叭该响起来,通知大伙分头准备。
咱农民靠天吃饭,但也不能干等着,该抢收的抢收,该防护的防护,老办法加上新科学,双保险更稳当。就像四川盆地的老张,去年提前给稻田开了沟,暴雨来了水及时排掉,稻谷没泡水,卖了个好价钱,这就是早准备的好处。
未来三天雨势会打转,16日华北、黄淮雨量大,17日又转到西南地区,哪儿雨大哪儿就得绷紧弦。还有个事提醒大伙,雷暴大风跟着雨来,棚架子、广告牌这些不结实的,赶紧加固,野地里干活的看着天阴得厉害,别恋活,找结实的屋子躲躲,安全第一。这场冷空气既是考验,也是提醒,农时不等人,秋分前后这十来天,收秋、整地、播种都得踩着点。
明后天赶紧查仓库漏不漏雨,联系收割机提前排期,低洼地块开沟排水别耽搁,家里有烘干设备的检修好,万一粮食收回来晒不干,还能救个急。最后说句实在话,种地就是和天气赛跑,咱摸不透老天爷的脾气,但能做好自己的本分。
提前把该做的都做到位,就算雨下得大,心里也有底。农时不等人,天气看得懂,咱田里的收成全在这“早准备”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