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间悄悄办了件大事——9月15日,中国商务部大佬李成钢和美国那边的人坐下来聊了聊,最后放出消息:双方就TikTok问题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以后打算用“合作”的方式解决,还会减少投资障碍,多搞点经贸合作。
这话听着简单,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毕竟TikTok这几年在美国的日子,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从特朗普喊着“必须卖掉”,到拜登政府反复审查,再到现在突然说“合作解决”,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事儿为啥这么重要?对咱们中国企业出海又意味着什么?
一、TikTok的“生死战”:从“强行卖身”到“各退一步”
要说清楚这次“共识”有多不容易,得先聊聊TikTok在美国到底经历了啥。
2020年特朗普那会儿,美方突然拿着“数据安全”的大帽子扣过来,说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要么字节跳动把美国业务卖了,要么就直接封禁。当时闹得最凶的时候,连微软都差点接盘。但中方态度很明确:技术是我们的命根子,想强买强卖,没门! 尤其是算法这种核心技术,想拿走?先问问《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同不同意。
后来拜登上来,虽然没直接喊着要卖,但审查一直没停。美国国会隔三差五就把TikTok CEO叫去“问话”,又是要数据本地化,又是要剥离算法控制权,总之就是想把TikTok彻底变成“美国公司”。
那为啥现在突然能达成“共识”了?说白了,美方终于发现,封禁TikTok这事儿,自己也扛不住。
你想,TikTok在美国有1.7亿用户,差不多一半美国人都在用。多少网红靠它吸粉赚钱,多少小企业靠它卖货活命?真要禁了,这些人的饭碗不就砸了?之前美国蒙大拿州试过禁TikTok,结果老百姓直接上街抗议,最后连法院都判“禁令违宪”。再说经济账,TikTok每年给美国贡献几十亿美元税收,创造几万个 jobs,还带动了广告、电商一整条产业链。真要一刀切,美国自己的损失也不小。
当然,中方也展现了务实的态度:安全问题可以谈,但别想动我们的核心利益。 比如数据安全,咱们可以搞本地化存储,找第三方机构审计,甚至成立独立的美国运营公司,但算法和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抓在手里。这种“既要安全,又要合作”的思路,其实就是给双方找了个台阶下。
所以这次“共识”,不是谁赢了谁输了,而是两个大国在科技掰手腕掰累了之后,终于坐下来喝杯茶,商量着怎么“既竞争又合作”。这就像俩邻居打架,打归打,但总不能把墙拆了吧?最后还得坐下来谈怎么修墙,而不是直接把路堵死。
二、不止一个TikTok:这事儿为啥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晴雨表”?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个短视频APP吗?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还真至于。
TikTok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一个APP本身。它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真正在全球主流市场“杀”出重围。以前咱们的企业出海,要么是搞基建、卖家电,要么是在东南亚、中东这些市场打转,真正能在欧美发达国家主流人群里火起来的,TikTok是头一个。它不光是卖货,还把中国的互联网模式、内容创作方式反向输出到了全球。你看现在国外年轻人跳的舞、听的歌,好多都是从TikTok火起来的,这叫啥?这叫“文化软实力”啊!
但正因为它太成功了,所以成了“出头鸟”。美国对TikTok的打压,本质上是害怕中国科技企业崛起。你想,如果连TikTok这种“娱乐APP”都能被随便拿捏,那以后华为、大疆、Shein这些企业怎么办?其他国家会不会跟着学?
所以,TikTok能不能挺过去,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出海的“安全感”。如果这次美国非要逼着字节跳动“卖身”,那以后中国企业去海外发展,心里都会打鼓:“万一我做大了,会不会也被这么搞?” 但现在双方能坐下来谈“合作解决方案”,就等于给其他中国企业吃了颗定心丸:只要守住核心利益,合规经营,就算遇到摩擦,也有谈判的空间。
反过来说,这对美国企业也是个信号。美国不是老喊着“脱钩断链”吗?又是限制芯片出口,又是打压中国科技公司。但企业是要赚钱的啊!苹果、特斯拉在中国有多大市场?高通、英特尔的芯片卖给谁?真要彻底“脱钩”,美国企业自己也得元气大伤。这次TikTok问题能找到合作解方,说明“完全脱钩”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双方利益。以后在科技、经贸领域,可能会有更多“精准管控”,但不会是“一刀切”的封锁。
三、中美博弈的新剧本:从“你死我活”到“有护栏的竞争”
这次TikTok共识,其实也给中美关系指了个新方向:竞争可以,但得有“护栏”。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要么是“贸易战”,要么是“科技战”,搞得两边都挺累。美国想通过打压中国科技来维持自己的霸权,中国想通过发展科技实现“弯道超车”,矛盾确实不小。但现在双方都意识到,科技竞争不是“拳击赛”,非要把对方KO才行;更像是“赛车”,你开你的道,我开我的道,别随便别车,更别把赛道炸了。
比如数据安全,美国担心用户数据被中国政府获取,中国担心核心技术被强行夺走,那咱们就可以搞“数据防火墙”:美国用户数据存在美国服务器,由第三方审计机构监督,中国这边不碰;同时中国企业也不用被迫交出算法控制权,双方各让一步,不就解决了?
这种“护栏思维”,其实对双方都好。美国不用再担心“国家安全”,中国企业也能继续在海外赚钱,老百姓还能继续用喜欢的APP。这不比互相拆台强?
当然了,也别觉得达成“共识”就万事大吉了。这只是个“基本框架”,具体怎么落实,还得慢慢谈。比如数据怎么存、谁来审计、合作模式怎么设计,这些细节都可能再扯皮。但至少,双方愿意坐下来谈,就是最大的进步。
最后说句大白话:
TikTok这事儿,说到底是中国创新能力和美国霸权思维的一次碰撞。以前美国习惯了“我说了算”,但现在发现,中国企业不好惹,中国市场更不能丢。而中国也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们愿意合作,但别想欺负人。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以后可能还会看到中美在科技、经贸领域“打打谈谈”,但只要双方还能坐下来谈,就说明没到撕破脸的地步。毕竟,全球化的大船,不是谁想凿沉就能凿沉的。
最后希望这次“共识”能早点落地,让1.7亿美国用户继续刷他们的短视频,也让更多中国企业能大胆地“走出去”——毕竟,好东西就该让全世界都看到,你说对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