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辽宁篇”综述

0
分享至

辽河之水,奔流不息。乙巳蛇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殷殷嘱托:“要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9月8日至12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辽宁篇”走进沈阳、丹东。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逐梦现代化”为主题,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围绕“爱国、团结、自强、奋进”四大板块,举办主题展览、“战火中的思政课”、“红石榴”文化艺术节、趣味采摘、民俗体验等文化活动。

仲秋已至,且看这白山黑水、松江辽河,又是一番丰收美景、崭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殷殷嘱托,已化作辽宁各族儿女踔厉奋发、拼搏实干的脚步。赤诚中国红、辉耀文明金、淬炼工业蓝——三色辽宁,绚烂交融,绘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壮阔图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赤诚中国红——

凝聚团结一心、爱国奋斗的精神力量

辽宁,一片浸润英雄热血、见证家国大义的土地。这片热土上,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共识。

东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发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弹痕累累,时间永远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此后数月,东北三省沦陷,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

抗日战争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行走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厅,记者与小小“赵一曼”不期而遇。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站在监狱场景前,10岁的小志愿者赖芷霖一身囚服,深情朗诵赵一曼留给幼子的绝笔。一封百字家书,重若千钧。

“我很珍惜每一次朗诵的机会,让我看到一位英雄母亲的铁血柔情。”赖芷霖说。

让青少年读懂英雄,读懂抗战历史。博物馆建立抗战精神志愿服务团、抗战宣教小分队、抗战诗书诵读基地等,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的个人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5年后,抗美援朝纪念馆深入挖掘文物史料,系统整理英雄事迹,以生动详实的展陈,讲述中国志愿军英勇作战、全国人民支援前线的景象。


▲游客市民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

一位观众在展厅内驻足良久。她说,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拧成一股绳拼出来的,“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伟大团结精神永远打动人心。

“展览全面展示英雄真实、忠诚、深情、血性、顽强的形象,以真实故事、真挚情感吸引人、感染人,以情感认同增进广大观众的价值认同。”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说。

理论入脑、文明入心、实践入行。

鸭绿江畔,辽东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座无虚席,“战火中的歌声”大思政课开讲。理论为符,音乐作谱,“声”入人心。各族师生共忆烽火岁月,信念与情感深刻交融。

“用艺术语言讲好抗美援朝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故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铸牢’教育既有形有感,更在润物无声中铸魂育人。”辽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辽宁省抗美援朝精神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越说。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增强“五个认同”,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基础。辽宁的红,融于血脉,代代相传;创新讲述,生生不息。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辽宁各族儿女从峥嵘岁月中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团结奋进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辉耀文明金——

厚植以文传脉、以文铸魂的思想根基

今日之辽宁,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欣欣向荣。若向历史更深处追寻: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大舞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辽宁在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文化认同这个最深层次的认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游客市民在参观“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

走进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人流如织。从文明初启的曙光,到南北交融的印记,从烽火淬炼的精神,到勇毅笃行的担当,展览以28万年的恢弘历史跨度、600余件精品文物、沉浸式互动体验,娓娓讲述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辽宁篇。

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介绍,展览选取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物,深刻诠释各族儿女在辽宁大地开拓融合、团结奋斗历程。

白山黑水间的文明长河,成为凝聚人心的“铸牢”课堂。

“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样板和借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工作者认真观摩学习,频频点赞。

“‘铸牢’展由辽宁省委、省政府主导,自7月31日开幕以来,迎来20余万人观展。”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邓荔介绍。

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辽河之水,既倒映千年文脉的厚重光影,也激荡时代精神的蓬勃浪潮。

辽宁工业老城,以文赋能、活力焕发,以文惠民、增进认同。

沈阳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华灯初上,诗词漫道流光溢彩,中华文化主题演讲启人心扉。这里曾是共和国第一代仓储园区“东贸库”旧仓,如今,工业记忆酿成静谧书香,各类活动精彩纷呈。

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是第一阵地。

丹东红房街小学,近千名学生齐跳“民族团结·石榴花开”健身操;民族手工、美食制作、乐器演奏等轮番登场,全校师生自编自演,人人登台、人人展示——第四届“红石榴”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铺展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共有精神家园的动人画卷。

“把‘铸牢’主线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既为师生搭建文化传承平台,又使‘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扎根校园。”红房街小学副校长于莉萍说。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辽宁的金,是文脉绵长,深厚滋养;是创新发展,熠熠生辉。

今朝辽沈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革命文化的慷慨激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向上,交相辉映、奔涌向前,共同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淬炼工业蓝——

熔铸自信自强、敢为人先的振兴脊梁

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写下辉煌一页。2025年1月在辽宁考察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放眼辽宁大地,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沈阳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电子屏幕上,项目进度、关键件完成率一目了然。这家装备制造业的领军型企业,着力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彰显“听党指挥、产业报国”力量。

“弘扬团结精神,永葆创新精神,发扬‘三线’精神,是每一位沈鼓人的使命。”全国劳动模范、沈鼓集团透平总装车间焊工张腾蛟言辞铿锵。前不久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看九三阅兵的豪情,仍在他心中激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在辽宁凤城大梨树村举办的丹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上,村民参与“舞鼓丰登”活动。

丹东凤凰山下,有一个美丽乡村大梨树村。9月12日,丹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和衷共济 同心共富”丰收采摘活动在这里举行。沉甸甸的黄梨压弯枝头,歌舞、游戏的人群中传来欢声笑语。

30多年前,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加巧干”,树立的“干”字丰碑,响彻全国。

如今,“干”字精神成为一种文化、一面旗帜。大梨树村创立“万亩果园梯田式开发”生态模式,形成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村民生活好了,特色产业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今年,我们还在云南文山州、楚雄州建了果园。”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正新说。

发展的边疆,才是稳固的边疆。

在丹东元宝区江城大街,有家特别的商店。720平方米的店铺里,陈列来自边疆省区的600余种优质产品。


▲在“边疆特产销全国”展销中心,工作人员在直播销售“壹盒丹东”礼盒。

2024年,国家民委共同发展司提出举办“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推动边疆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融合发展。今年4月,全国首家“边疆特产销全国”展销中心落户丹东,边疆特色产业加速融入全国大市场。

“整合丹东老字号和民族手工业文创,推出可溯源的‘壹盒丹东’礼盒,让消费者与边疆文化更近、更亲。”展销中心负责人吴迪说。

从历史走向未来,辽宁步履不停。辽宁的蓝,是工业淬炼,挺膺担当;是自信自强,敢为人先。

以团结促发展,以发展促团结。黑土地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以创新突破书写新时代文明答卷。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我国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纽带。

2023年9月以来,国家民委推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先后走进贵州、云南、浙江、江西。活动紧扣铸牢主线,将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各地实际相结合,取得良好反响。

观摩互学、交流互鉴,保持定力、增强活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化火炬,在神州大地上接力传递;精神薪火,于各族群众间交融共鸣。每一省的风采、每一站的足迹,都让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缤纷多彩、璀璨生辉,凝聚起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家民委 incentive-icons
国家民委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方账号
6111文章数 66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