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中,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堪称江湖奇功,而他教小龙女入门的第一步,便是让她练习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的基础动作。想必不少人儿时看这段剧情时,都悄悄试过这个挑战,失败后难免对周伯通能一心二用的本领心生佩服。
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常常陷入 “分身乏术” 的日常:一边和客户通电话对接工作,一边在微信上向领导同步进展,间隙还得给空空的肚子点份外卖…… 在职场中,“多任务处理能力” 甚至成了很多人简历上的重要技能,仿佛成了职场竞争力的象征。
一心多用、多任务并行,听起来像是能用一倍时间收获多倍成果的高效方式,既省时又显 “高级”,但现实真的如我们期待的这般吗?
其实已有研究给出答案:同时处理多件事并非好习惯,它不仅不会提高效率,反而可能对大脑造成伤害。
01一心多用降低效率
还会增加出错率
我们的大脑虽像具备多线程能力的计算机,但我们的认知资源并非无限。一旦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分配给每个任务的 “计算资源” 就会相应缩减 ——这意味着,我们对每个任务变化的反应速度都会变慢。
有项模拟驾驶实验很能说明问题:当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时,不仅对突发路况的反应会明显迟缓,连说话都会变得格外简略。你和开车的人通话时,对方常以 “嗯嗯” 回应,这真不是敷衍,而是大脑实在 “运转不过来”,进入了短暂的 “卡顿” 状态。
另一项实验同样有说服力:参与者需在简单任务间频繁切换,比如给数字做奇偶分类、按高低排序。研究发现,每次任务切换后,参与者的反应时间都会变慢,错误率也大幅上升。
02经常一心多用
会损伤大脑认知能力
多任务处理让我们的大脑能够分配的总资源整体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负荷”。任务越复杂,越需要更多注意力,认知负荷也就越大。而这样的认知负荷,会对我们的大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一项研究中,为了探究一心多用对大脑的影响,研究人员扫描了75个参与实验人员的大脑,并调研了他们平时多任务处理的时间,结果表明一个人在平时一心多用的时间越久,他的大脑发生的变化越明显。他们的前扣带皮层的灰质减少了,而这个脑区和认知能力息息相关相关。而在之前的研究中,习惯于一心多用的人确实在有关注意力的检测中落于人后。
正因为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学习能力也同样被影响了。对于在课堂上越来越多使用电脑、平板和手机上课的大学生们来说,一心多用是取得好成绩的毒药,有研究表明,在平常的学习中,同时用平板、手机等处理多项任务的学生GPA(成绩平均绩点)会更低。当然不仅仅是对于大学生,对于婴儿和小学生也是一样,在写家庭作业或者玩玩具的同时看电视,对于他们的成绩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一项针对318名受试者的研究中,平时一心多用更多的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这下真不是一般的问题了,本来以为一心多用早点干完工作可以开心点,结果这下雪上加霜了。
03注意这四点
办事效率高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希望下面的四点建议能帮到你。
1.专注于单一任务:尝试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项任务,减少任务切换的频率。通过设定专注时间段,可以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2.设定优先级:列出任务清单,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序,逐一完成。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可以有效减少压力和焦虑感。
3.休息与放松:定期休息,给大脑充足的时间恢复和整理信息。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大脑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后续工作的效率。
4.减少干扰:在工作或学习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如关闭不必要的通知和社交媒体。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所以尽量别一心多用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次只干一件事,因为事情总会一件一件地干完的,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哦!
图文综自:人民日报、科普中国
你有这种习惯吗?
健康用脑你还有什么建议?
记得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