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咱这地界儿天气不省心。
天气预报说,后天开始老天爷要连着泼五天雨水。山区的河谷地、平原的低洼田,怕是要遭水淹。去年邻村老李头的玉米地就被泡了,棒子烂在秆上减产三成。
眼下玉米正灌浆、大豆刚结荚,最怕地里积水沤根。老一辈看云识天气,说“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这回算是应验了。可别小看这连阴雨,土壤泡透了根呼吸不畅,叶子也会发黄打蔫。
不同地块得区别对待:坡地要挖导流沟,把水引到荒滩;平地得隔二十米开条深沟,让水往排水沟跑。
有人觉得按老法子挖几条浅沟就行,我看不行——这次雨量大,浅沟根本不管用。家里有抽水机的,赶紧检查能不能用,别等水漫过垄再着急。
菜园子的茄子辣椒,最好搭个防雨棚,不然烂果能少收一半。
养鱼塘的乡亲注意,雨水带泥灌进塘,水里缺氧鱼会翻肚,得提前开增氧机。村里张大爷发明的“秸秆垫高法”,在菜畦四周铺秸秆再盖塑料布,防涝效果不错,大家可以试试。最让人担心的是新栽的果树苗,根系浅经不住泡,得在根部堆个土垄挡水。
现在有个问题:年轻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只剩老人小孩,抢挖排水沟可能忙不过来。建议村支书组织个互助队,帮缺劳力的家庭赶紧干活,别误了农时。
这场雨躲不过,但提前准备能少遭罪。我个人认为,咱种地的就得盯着老天爷脸色,把应对办法想在前头。
记住:明后天赶紧清沟渠、备工具,别等雨点砸下来才动手。行动清单:①今天下午巡田看地势低的地块;②傍晚检修抽水机和塑料布;③明早叫上邻里组互助队挖深沟。庄稼人靠天吃饭,可也得会跟老天爷“掰手腕”,提前防着总比事后哭强。
标题:大后天起连遭三日“倒春寒”!
麦苗拔节期护苗要抓紧未来天气要变卦。
大后天开始,咱这地界儿要遭三日“倒春寒”。
田里的麦苗正拔节,最怕夜里突然冻。去年邻村王老汉的麦地没防护,返青期遇冷减产两成。
“倒春寒”说白了就是春暖后突然降温,夜里气温跌到零度上下。麦苗叶子会打卷,嫩茎秆受冻后慢慢蔫,严重的整块地发黄。老一辈有经验,看“清明前暖后冷”就知道要防霜,常说“麦苗不怕冻,就怕冻后风”。
但光靠老法子不够,现在得结合科学护苗。
平原地块风大,得在麦田四周扎挡风障,用玉米秆捆成篱笆就行。
山区昼夜温差大,建议傍晚泼一遍“防冻水”,水热容量大,夜里能保温。
有人觉得铺地膜麻烦,可别忘了,刚拔节的麦苗嫩,冻坏一节就少结穗。
家里有草木灰的,趁着没下雨撒一遍,既能增肥又能防冻,老把式都知道这土办法。最关键的是把握时间:降温前一天做防护最有效,过了点效果就差。现在有个难题:不少农户忙着出外打工,家里留守老人行动慢,护苗缺人手。
村集体该组织年轻劳力成立帮扶队,分片帮着扎障子、撒草木灰,别误了护苗关键期。我个人觉得,种地就得盯着节气变,老经验加新办法,才能抗住老天爷的“变脸”。
这场倒春寒躲不过,但早准备就能少遭罪。记住:明后天必须把防护材料备齐,别等寒气来了抓瞎。
行动清单:①明天上午割玉米秆扎挡风障;②下午挑草木灰到地头;③大后天日出前泼完防冻水。庄稼人过日子,就得像伺候孩子一样护苗,该紧的时候绝不能松,收成才能稳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