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百万元级别的国际货款,从上海汇出,抵达美国账户只用了7秒,手续费仅1元。
上海这座金融城市,是否真的有机会在未来十年内,挑战纽约和伦敦融中心长达百年的地位?
纽约和伦敦的地位,是建立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资本制度,后来者极难逾越。
但竞争的赛道本身正在被重构,上海的目标并非在旧跑道上追赶,而是要利用“金融科技”这条新赛道,改变游戏规则。
传统金融中心的强大之处,在于其规则的确定性。全球资本之所以流向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是因为那里有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最丰富的金融产品。
但上海的打法完全不同。早在2020年1月,上海就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当老牌中心的银行还在优化其复杂的内部系统时,上海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信用评估和服务交付的方式。
“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词汇听起来很前沿,但很多人会疑惑,这些技术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支撑起一个全球中心的野心吗?
其实这些技术早已在上海深度融入金融的毛细血管,并对个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金融服务正在从过去的“大锅饭”模式,进化到精准的“千人千面”。比如,上海银行与蚂蚁数科合作推出的AI手机银行,以及浦发银行的AI财富管家,它们不再是简单地推荐几款理财产品。
这些AI系统能够结合用户年龄、收入、风险偏好等超过200个维度的数据,实时分析并生成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
对于企业,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的小微企业,金融科技正在扮演“破局者”的角色。
过去,银行放贷最看重的是抵押物,一家轻资产的科技公司或外贸公司,即便手握大量订单,也很难获得贷款。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对于整个行业,技术的革新甚至在重塑大宗商品的全球金融模式。以上海有色网为例,它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仓库里沉淀的电解铜库存,转化为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电子仓单。
企业凭着这张电子仓单就能向银行申请贷款,整个流程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只需两小时,相比过去动辄数周的传统仓单质押,效率提升了84倍。
当一种新的支付体系展现出碾压式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时,它就具备了重塑全球金融规则的巨大潜力。
交通银行所使用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其关键词在于“多边”。这证明它并非中国的独角戏,而是一个旨在吸引全球多个经济体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
“货币桥”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网络,实现了点对点的价值转移,极大地减少了中间环节,这是其实现“秒级到账”和“近零成本”的核心。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发现,通过这个系统进行跨境结算,既能摆脱对传统系统的依赖,又能享受近乎零成本的实时到账服务时,全球支付的天平就可能发生倾斜。
上海不仅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师认证”来吸引和培养人才,还在临港新片区为外籍顶尖人才发放科技金融专项签证,提供落户、免费办公场地等优厚待遇。
当技术、人才、资本和国家政策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时,其目标就不再是简单地优化某项业务,而是要争夺未来全球金融新规则的制定权。
从威尼斯的海上贸易,到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再到伦敦的工业金融和纽约的美元霸权,无一不是抓住了时代最大的红利。
上海的雄心,并非寄望于在旧世界的地图上占据一个更高的位置,而是致力于绘制一张全新的金融世界地图。
7秒到账的跨境支付,是这张新地图上一个耀眼的航标;而AI驱动的普惠信贷与个性化理财,则是构成这张地图的坚实大陆。
当竞争的本质从资本的厚度转向数据的深度和技术的速度时,一个由人才、技术和创新构成的正向循环已在上海形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