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称,中美正就高层会面的可能性进行沟通,有观点认为中方更倾向于在华举办会谈,不过这一说法尚未有官方证实。
之前有消息说美方想在第三地跟中方见面,以维持其话语权,中方倒是提出可以在华谈,不过这些安排目前还没官方确认。
过去几年,中美高层会面总离不开“第三地”:新加坡、阿根廷、巴厘岛……这些地点被外界认为是美方选的外交缓冲区。
既能避免中方抢占主场优势,又方便掌控会谈节奏。
这次特朗普团队原本计划借11月在韩国举办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跟中方高层见面。
但中方没按美方原本的想法来,要是真按中方这想法来,可能和美方之前的计划不太一样。
中方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过光定好会谈地点还不够,其实在前几天中美就已展开高密度的高层沟通。
9月9日至10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和国务卿鲁比奥先后致电中方。
与赫格塞思的通话中,中国防长董军罕见地指出美方在南海等问题上的挑衅行为。
他指出,美军舰机在南海实施“模拟打击”“抵近侦察” 等行为已超出合理范围,中方对此完全知情且掌握相关证据。
他强调 “一旦踩线,必将反制”,这一表态明确传递了中方在相关问题上的底线立场。
而且现在南海问题敏感程度已从“摩擦区”升到“战略层”,中方这次也不绕弯子,直接挑明: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别谈什么峰会。
等于把红线摆出来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马德里会谈前48小时(也就是9月12日),美国商务部直接把23家中国企业列入了出口管制清单。
美方这边一边跟咱们谈经贸,一边又搞了企业制裁,两件事凑一块儿,让谈判氛围更复杂了。
你看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本应为后续首脑会谈铺路,结果不仅没顺利推进,最终还“无果而终”。
参与此次经贸会谈的知情人员透露,会谈中,中方对美方提出的所谓“公平竞争机制”提出质疑,认为这本质上还是技术封锁。
此时,中方代表还就美方对23家中国企业的单边制裁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澄清逻辑”。
美方不接受这个说法,坚持“国家安全优先”,不愿在“实体清单”上实质让步。
整个会谈中双方各自表达立场,没能达成共识,中方没主动说会谈的具体进展,也没提有啥成果,只说双方就议题交换了意见,最后没达成共识。
这边中方已将态度和底线明确亮出,那边白宫却迟迟未作回应,可能是其内部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据《政客》网站披露,特朗普团队内部存在明显分歧。
一派以鲁比奥为代表,认为这次应顺势而为,赴华会谈,争取外交突破口。
他们主张:“现在回避,只会让中方掌握节奏。”
另一派以博尔顿为首,态度完全相反。
他们认为,“现在去北京,就是示弱。”
现在没消息说特朗普咋定的。
从当前信息看,会谈地点的协商不仅涉及行程安排,也与双方对会谈氛围、沟通节奏的考量相关。
而特朗普是否赴约,成了这场测试的关键变量。
中方这个邀请,其实也是想传递“想谈就来北京”的信号,至于后续怎么发展,现在还说不准。
但从9月初到9月中旬,咱们确实连续展开多轮高层通话与会谈,军事、经济、外交三条线一起推进,每一通电话、每一次交涉,都是铺路。
至于特朗普到底去不去北京,不光是他个人的选择,更是美国高层要不要正视中方底线、拿出实在的谈判诚意。
后续美方怎么回应,中美外交又会走向何方,还得看他们接下来的实际行动,光靠内部扯皮可解决不了问题。
陈彬在欧洲2025-09-15美国太乐观?特朗普想在韩国见面,中方反将一军,让他直接来华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