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吃” 的讲究,广东人认第二,恐怕没人敢认第一。他们能从清晨的一盅两件里品出茶楼师傅的手艺,能靠白切鸡的皮色判断鸡的生长期,连青菜都要掐着时辰吃 “当造” 的 —— 春天的菜心要带花,夏天的丝瓜得够嫩,秋天的芥菜要煲粥,冬天的菜远要快炒。“食在广州” 的名号,藏着老广刻在骨子里的饮食挑剔:食材要 “生猛”,做法要 “地道”,味道要 “本真”。
可就是这样一群对吃极致讲究的人,餐桌却总离不开一只只貌不惊人的不锈钢盆 —— 清蒸石斑用它装,白灼虾用它盛,连宴席上的鲍汁辽参,有时也会被妥帖放进这只金属器皿里,但不锈钢餐具在北方比较少见,很多人嫌弃比较LOW,没有瓷器上档次。那么广东用不锈钢餐具,真的是为了省钱?
为什么广东人爱用不锈钢餐具?
广东沿海,很多地方过去有渔民或疍家人(住在船上的人)的社区历史。他们平常在海上或靠海的生活环境中,船晃、水湿、空间狭窄,陶瓷、玻璃这些易碎器具既笨重又容易破裂。渔民把海鲜从海里捞上来,直接用不锈钢盆加水煮,金属的导热性让海鲜快速熟透,最大程度保留 “海味”。这种 “靠海吃海” 的饮食习惯,随着渔民上岸,逐渐融入陆地居民的生活。
广东人家孩子一般比较多,老广也爱聚餐,逢年过节、周末家庭聚会,餐桌总要摆上一桌子菜,不锈钢盆耐摔抗造,就算不小心碰到地上,也不会像陶瓷碗那样碎掉,不影响聚餐氛围。“一 pang 传三代” 的说法,小孩用它装辅食,不担心摔碎划伤 ,不锈钢表面通常比较光滑,不易吸附油渍或色素,刷洗起来方便,而且耐高温、耐化学清洁剂。长时间使用,只要保养得当,可以维持较好的状态。“全场景适配” 的耐用性,比 “省钱” 更重要 —— 对爱做饭、常聚餐的广东人来说,频繁更换餐具才是真的 “不划算”。
另外,广东是中国不锈钢制品的重要产区之一,不锈钢厨具及盆碟等制造方便、运输成本低、品种丰富。相对于外地要远运、成本加成大,广东本地购买与替换都更容易。
重味轻器的具象化
清代美食家袁枚说 “美食不如美器”,但广东人却用不锈钢盆反驳:“美器若夺味,不如不用。” 他们把 “讲究” 全放在了食材和味道上,餐具只是 “托味” 的载体,无需华丽,只需适配。这种 “重味轻器” 的哲学,恰恰是老广 “懂吃” 的最高境界 —— 不被外在形式干扰,只专注于食物本身的滋味。
其实优质的不锈钢餐具价格并不便宜,在宴席、婚礼、较正式场合,广东人也会用瓷器或精致餐具,以显示礼数与气派,并不是单纯为了省钱,纯属地方的习惯而已。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社会新闻,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关注我,不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